遍法界虛空界不出一念,這個虛空法界從哪來的?「一切法從心想生」,虛空法界是從心想生的。心想就太快了,心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現前,真的,一彈指之間就出現了。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是一切諸佛共同的德號,念這句佛號把一切諸佛全念到了,一個也不漏。
念這句佛號,跟阿彌陀佛立刻就有感應。怎麼念?大勢至菩薩教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怎麼個攝法?六根對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全都攝了,就是收心,把妄想心收回來。我們收心從哪裡開始?先從執著,再從分別。分別、執著心沒有了,起心動念你就見到了,見到之後你就可以把它放下。這才能證得無上菩提,也就是說成佛了。
成佛要禁得起考驗,五欲六塵都在考驗我們,眼見色,耳聞聲,鼻聞香、舌嘗味、身體的接觸,還有第六意識起心動念。六根起作用緣六塵境界,錯就錯在分別執著、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叫迷,叫一念不覺。如果是覺,覺不起心不動念,不覺的心就動了,這一念不覺是什麼?就是無明,無明就是阿賴耶。阿賴耶就是迷失了的真性,它的體是真性,帶著迷情,稱為阿賴耶。這是假的,妄心。
我們看老式的電影,電影底片是幻燈片。在放映機裡面,鏡頭打開,這一張畫面打在銀幕上,再把鏡頭關起來,換一張,換第二張;第二張打在銀幕上去了,再把鏡頭關起來,放第三張,一秒鐘二十四張。也就是這麼多的幻燈片的幻相糾纏在銀幕上,讓我們看到這個畫面,看到人物、看到建築、看到樹木花草、看到山河大地。我們必須要知道,每一張的底片都不一樣,張張不相同。佛用這個方法告訴我們,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宇宙萬法的真相,它的本來面目沒看到。我們看到是銀幕上的畫面,這個底片才是它的真相,真相有沒有動?沒動。每一個畫面,就是每一格的一張幻燈片,那就叫一念。我們能看到幻相,真相看不到。為什麼?我們試著看,把這個幻燈片,二十四張,只留一張。只留一張這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把它打在銀幕上,大家看到什麼?光閃了一下就沒有了,什麼沒看見。二十四張,一秒鐘,看清楚了,你能夠說出這畫面裡頭有什麼東西。事實真相是什麼?佛問彌勒菩薩,說心有所念,凡夫起個念頭,這個念頭有幾念、有幾相、有幾識?「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相,物質現象;識,心理現象,相跟識加起來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它怎麼發生的?就跟電影畫面一個道理,高頻率之下發生的。彌勒菩薩的回答,「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諸法實相。這一念什麼?就整個宇宙現前了。宇宙從哪來的?心想生的。
在佛陀教學當中,最不可思議的就是淨宗法門,淨宗法門就這一句佛號,「下手最易,無分男女老少,不論智愚閑忙,人人能念,個個可行」。這個法門傳到中國來,東晉慧遠大師首創專依《無量壽經》。一部經、一句佛號,慧遠大師創始的。遠公蓮社一百二十多個人個個往生,叫大圓滿。
最近不久,我們聽到一個十歲小女孩往生,這個小女孩七歲開始念佛。父母學佛,每天早晚課誦經,小孩七歲,好奇,問她爸爸,你念的是什麼?他說我念的《彌陀經》。什麼叫《彌陀經》?爸爸把西方極樂世界簡單介紹給她,她聽了好歡喜。她說爸爸這個地方好,你能不能帶我去?她爸爸說我不行。她說什麼人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裡?妳只要天天念他,他就會帶妳去。這小孩真幹,就開始每天念阿彌陀佛,念了三年,十歲預知時至。往生前一天告訴她爸爸,明天阿彌陀佛要接我回老家,請她爸爸把他們的親戚朋友都邀來,送她往生。她爸爸真的照辦,統邀來,到第二天真往生了。沒有生病,沒有病痛這些象徵,說走就走了。這是現身說法,證明這個地方「無分男女老少,不論智愚閑忙」。
南陽來佛寺海賢法師的往生,這個老法師一百一十二歲,出生在貧寒的家庭,一生受苦受難。二十歲出家,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師父只教他一句阿彌陀佛,教他一直念下去。這個人老實、聽話、真幹,心裡頭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持戒念佛。不認識字,連早晚課誦本都不會,他就念阿彌陀佛,一句佛號念到底。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九十二年,他並不諱言,有人問他,他說他什麼都知道,就是不說。什麼都知道,他大徹大悟,他明心見性了,早就可以往生了。他見極樂世界,他見阿彌陀佛,我相信九十二年當中決定不止四次。彌陀弟子!有人問他,你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跟你說什麼?他說我要求阿彌陀佛帶我往生,阿彌陀佛不肯答應,要我表法。表什麼法?當然他一生都是表法,最後一次表法,就是表我們現在的僧團需要和睦,宏琳法師寫的一本書,《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他來表這個法。這個表法之後,三天就走了。走的前一天還在菜園裡面種菜,在翻土,有些人看到,勸老和尚,天黑了,該休息了。他的回答說,快了,我快做完了,做完了我就不做了,就那天晚上他走了。他做完了,他不做了,所以說老和尚話中有話。
海賢法師的媽媽年老了,家裡沒人照顧,他把她接到來佛寺,在來佛寺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媽媽八十六歲走的,當然這些人統統都跟阿彌陀佛見了面,就是不說,她連海賢老和尚都不告訴他,只是叫我要回老家。把這些家親眷屬找來,吃個團圓飯,親自下廚房包餃子。大家吃完之後,她坐在一個椅子上,雙腿一盤,很大的聲音告訴大家:我走了!就走了。你看,多自在!那時候,時局非常困難,海賢老和尚也只用簡單的、很薄的木板釘了個棺材,把他母親埋葬了。常常掛在心上,對母親這個葬禮太薄了。八年之後,環境好轉,他想把他媽媽改葬。把墳墓挖出來,棺材打開,棺材裡頭只有幾枚釘棺材的釘子,人不見了。這種現象,歷史上有一個例子,達摩祖師。達摩在中國傳教,圓寂之後,也是葬在中國。幾個月之後,從西域,就是現在的新疆來了一個人,說他在西域見到達摩,達摩祖師一隻腳穿草鞋,另外一隻腳打赤腳。他們核對這個時間,正是達摩祖師下葬之後那幾天。大家把棺材挖出來,打開看,果然人沒有了,棺材裡頭有一隻草鞋。
來佛寺二聖,那要加他媽媽,三聖,來佛三聖。一生表法,最大的一個表法,就是一句佛號就能證得究竟圓滿。對我們這幾年修學的方向、目標證實是正確的,我們提倡一句佛號、一部經典,一部經典,依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一部註解,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這條路就暢通無阻,離究竟苦,究竟苦是六道輪迴,得究竟樂,究竟樂是極樂世界。我們要把這個方向、目標確定,不能再走彎路,不可以退轉。所以要知道古大德所說,人人能念,個個能行,為什麼不幹?
「名召萬德,妙感難思」,名就這一句名號。難為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演,念了九十二年,就這一句阿彌陀佛。跟他的生活、跟他的工作、待人接物完全融成一片,生活是念佛,工作是念佛,沒有妨礙,處事待人接物樣樣不礙事,能成無上道。看到老和尚的忍辱,老和尚的持戒、布施、精進、禪定、般若,生活當中充滿了真實智慧。也告訴我們在現前這個大時代當中,像他這樣的行誼,決定有成就,決定沒有障礙。別人要的他都不要,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所受的委屈、冤枉,那都是累積無量功德,忍辱波羅蜜圓滿。奇恥大辱加給你,你還是念佛求往生,沒有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寬宏大量,無所不包容。所以名召萬德,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召集無量無邊的功德。不但是自己的功德,把諸佛如來的功德都召到現前變成自己的功德。妙感難思,妙是微妙,是我們無法想像,感是感應。誰安慰他?我想到阿彌陀佛常常安慰他。我們今天也遇到這些災難,佛沒有常常來安慰我,但是展開經卷,天天得安慰。《無量壽經》釋迦牟尼佛說的,說的是誰?說的是阿彌陀佛。讀這部經就得到釋迦、彌陀的安慰,釋迦、彌陀的加持,所以法喜充滿,煩惱不會現起來,智慧會現起來。
「從有念巧入無念」,有念是有心念佛,無念是無心,佛號不斷。「即凡心頓顯果德」,我們沒有到極樂世界,是六道凡夫,雖是凡夫,能夠頓顯果德。果德是什麼?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念佛人一定要知道,我走的路子跟別人不同,我們走的路子是西方極樂世界,這條路是徑路。
具足表法的條件,就是要真幹,要把佛陀的教誨、經典裡面的理論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經裡面所有的教訓要把它落實到生活當中,給眾生做榜樣。主要的,必須要做到的,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要真正做到。對自己利益大,為什麼?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對佛教貢獻大,為一切佛門弟子,無論在家出家,做最好的榜樣。認真努力,自在隨緣,要做到自在隨緣,必須得看破、放下。看破,了解事實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的法,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全是有為法。這個東西的確跟夢幻泡影是一類的,要放下,不要放在心上。心要恢復清淨平等覺,清淨,沒有染污;平等,沒有分別;覺,沒有迷惑。這是真心,這是本性。
「齊諸聖於片言」,片言就是一句佛號,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齊是相等,跟誰相等?跟諸聖,諸聖是法身菩薩。所以這是一句佛號能齊諸聖,能幫助你在一生當中證得十地菩薩。「越三祇於一念」,用這個一念的方法就超越三大阿僧祇劫。所以這個法門,你要知道極圓,圓滿到極處,一絲毫缺陷都沒有叫圓。無量無邊的法門都包含在這一句佛號當中。不但圓而且頓,頓是頓超,就是一念超過三大阿僧祇劫,極圓就是片言能齊法身菩薩。「極圓極頓」,而且怎麼?「至簡至易」,太簡單了,太容易了。
「故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不但為本經之綱宗,實亦為一大藏教之指歸」。一大藏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法法到最後都歸淨土,淨土是一切法的歸宿,歸到淨土就大圓滿了。這不可以不知道,知道之後你就不能不學習。
宗是修行最高指導原則,趣是果德,你依照這個方法修行,你得到什麼,這就是我們得到的果報。「本經以圓生四土,逕登不退為趣」。念佛到最後,結果是什麼?在於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我們的目的。念佛人要天天想到,時時刻刻想到極樂世界,真想去,不想在這個世間多留。
念念想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不能往生?你往生的障礙沒有排除。障礙是什麼?經題上講的三樁事情「清凈平等覺」你沒有做到。你有染污,你的心不清淨;你有分別,你的心不平等;你有迷惑,你沒有覺悟。所以我們念佛,這三個是標準。我不接受染污,六塵境界現前我如如不動,不接受染污,就清淨心現前,往生在凡聖同居土。如果是真正清淨,不但現前染污你不受,過去的染污也都清除了,也就是你都放下了,心裡頭乾淨,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你能往生方便有餘土。如果你的心平等,平等是你分別的念頭都沒有,萬法一如,萬法不二,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你往生到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覺是徹悟,實報土裡面,大乘經上常說的八地以上,這稱覺,這是我們的標準。
我們真能夠念到把分別、執著放下了,你放下得愈多,跟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感應就愈殊勝。佛在哪裡?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現前。為什麼佛要說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這個話是方便語,這個話是從事上說的,是隨順眾生俗諦說的,不是真諦。為什麼?法性沒有大小,法性沒有先後,法性裡頭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你的障礙去掉,它就現前,阿彌陀佛隨時現身,跟我們非常親切,我們想佛,佛就現前。什麼心想佛?清淨平等覺。什麼心想極樂世界?也是清淨平等覺。符合這五個字的,隨時見佛,隨時見極樂世界,所謂是就在當下。
生到極樂世界有什麼好處?第一個好處,「證三不退」。第一個是位不退,絕對不會退轉當凡夫,保證了。第二個行不退,決定是修大乘,發菩提心,行不退就是不退菩提心,菩薩。第三是念不退,念念向著薩婆若海,薩婆若海是什麼?如來的一切種智;換句話說,就是淨土裡面的常寂光淨土,念不退。一定在這一生當中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
中國古人講,用春夏秋冬,二十歲以前,人生的春天;二十到四十歲,人生的夏天;四十到六十,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人生的冬天;八十以後叫風燭殘年,不定什麼時候走。真正時時刻刻體會到生死事大,輪迴路險,太可怕了,一不小心又墮落進去,墮落進去苦不堪言。
淨土法門的殊勝,要對什麼人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換句話說,淨宗法門的對象是有善根、福德、因緣的人,只要他有這三個條件,無論男女老少,智愚閒忙,沒有一個不成就。希望我們對這個法門,學習《無量壽經》之後,信心十足,願心堅固,極樂世界的條件就取得了。
「極樂世界之凡聖同居土,是同居淨土」。我們這是娑婆世界凡聖同居土,是同居穢土,不是淨土。「我等所在之娑婆世界,亦是凡聖同居土,此土亦有凡有聖,如文殊常現五臺」。我們在虛雲老和尚的《年譜》看到,老和尚四十多歲的時候,為報父母之恩發願朝五台山,從普陀到山西五台三步一拜,用了三年多的時間才拜到。途中曾經有兩次生病,都在曠野,遇到一個乞丐,兩次都是這個乞丐救了他。乞丐告訴他,說我叫文吉,他拜到五台山就打聽這個人,有一個出家人告訴他,那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不是夢中見的,不是定中見的,是活生生見到的。「諸阿羅漢常往天目,或雁蕩,是皆此土之聖」,真誠、清淨、恭敬,有這三個心就會遇到。「但我等所居之同居土是同居穢土」,不是淨土,「如《要解》,由實聖過去有漏業;權聖大慈悲願,故凡夫得與聖人同居」。像文殊、普賢、觀音、地藏這都是大權示現,真在,他示現在我們人間我們不認識。要沒有這些人大慈大悲示現在這個世間,這個世間的災難就不得了。「至實聖灰身,權聖機盡,便升沉碩異,苦樂懸殊。又天壤之間,見聞者少。幸獲見聞,親近步趨者少」,能夠見菩薩、見阿羅漢的人,能夠聽到的,都少。很幸運的見到、聽到了,怎麼樣?真正發心親近想學的人寥寥無幾,他不相信。這都是末法現世的狀況,我們要了解,了解之後才知道我們這一生遇到多麼幸運。遇到之後能掌握到,不把這個機緣失掉,那你真正是太難得了,太稀有了,為什麼?你這一生要成佛去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十四集) /4/5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
治疗白癜风用什么药最好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手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