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海龟日认识海龟,保护海龟

5月23日是世界海龟日(WorldTurtleDay),由美国龟类救援组织(AmericanTortoiseRescue)于年发起设立。

海龟是非常温和的动物,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约2亿年,现如今它们正在极速消失。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古老的生物。

海龟小百科

快来听课~

世界上现存的7种海龟分别是:绿海龟、玳瑁、蠵龟、平背龟、肯氏龟、太平洋丽龟和棱皮龟。

它们都被列入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或“极危”类别。

所有海龟都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这意味着海龟的国际商业性贸易被完全禁止。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我国海域内分布的玳瑁、棱皮龟、绿海龟、太平洋丽龟和蠵龟,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非法猎捕或收购、运输、出售海龟及其制品,都是触犯法律的,违法者将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1

穿着星星外衣的棱皮龟

棱皮龟,又称革龟,是龟鳖目中体型最大者,最大体长可达3米,龟壳长2米余,体重可达-公斤。主要分布在热带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偶尔也见于温带海洋。

棱皮龟背面没有角质板,被以柔软的革质皮肤,上面有7条纵棱,棱间微凹如沟。它们全身深蓝或黑色,身上散布白色或米白色斑点。

四肢呈鳍足状,没有爪,前肢甚长,后肢短。

棱皮龟非常温顺,主要以水母为食。由于水母并非补充能量的最好食物,所以棱皮龟的最好办法就是一次性多吃水母。

有时候,棱皮龟只需一天就可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73%的食物,相当于1.6万卡路里,高出其生存所需3到7倍,这也是为何棱皮龟这种号称“吃水母机器”需要锋利牙齿的原因。

牙齿给了棱皮龟进化优势,锋利、尖锐、向内倾倒的牙齿可预防水母逃脱。

它们有特别长的食道,甚至延伸到胃部以外再环绕回来,它就像传送带一样可捕捉、储存以及持续消化食物。

尽管棱皮龟有着出色的消化系统,但它们依然无法区分水母和海水中塑料垃圾漂浮物的区别。这是棱皮龟正面临灭绝的最大担忧,人类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它们。

当小棱皮龟出生时,其长度只有7.6厘米。棱皮龟是迁徙物种,每年要游1.6万公里,它们需要竭尽所能才能游得如此之远。

棱皮龟已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2

红色外壳的蠵龟

蠵(xī)龟又称红蠵龟、红海龟,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地中海。多栖息于大陆架一带,经常出没于珊瑚礁中,也进入海湾、河口、咸水湖等地。在中国南海、东海海域有分布。

蠵龟平均长度厘米,重量大约公斤。大的个体长度可达厘米,重量公斤。背甲棕红色,有不规则的土黄色或黑色斑纹,腹甲色浅,呈柠檬黄色。四肢背面亦为棕红色。颈背色深,眼大,虹膜及眼周棕黑色。

蠵龟主要捕食底栖或漂浮的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特别是头足类动物、水母和其他无脊推动物,偶尔吃鱼卵,也吃海藻等植物性食物。喜欢在珊瑚礁、大陆架或是长满褐藻的浅滩中觅食。

掠夺性的乱捕滥杀,滥挖龟卵,是蠵龟急剧减少的重要原因。

蠵龟已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3

体型较小的肯氏龟

肯氏龟,又称大西洋丽龟,偏好温暖水域,从大西洋到墨西哥湾都有分布。最先描述它的是萨缪尔·加曼,而叫做“肯氏”是为了纪念从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寄出了这种海龟标本的渔夫理查德·M·肯普(RichardM.Kemp)。

大西洋丽龟体型较小,长度60-90厘米,重量36-45公斤。

大西洋丽龟成年个体的胸甲一般是黄绿色或白色的、而背壳则是灰绿色。幼龟整体是黑灰色的。喙状嘴、体侧的肢呈鳍状。

成年大西洋丽龟生活在海岸附近的浅水近岸水域,喜欢温暖。食物包括一些软体动物、甲壳亚门动物、水母、藻类或者海胆。

大西洋丽龟的繁殖季节是四月到八月,产卵点则多数位于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州,但是有时也会前往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帕德雷岛。它们离岸交配,怀孕的雌性聚集起来将卵产在沙滩上,每次会下90颗左右的卵。新孵化的幼龟会在漂浮的马尾藻类海藻床上度过它们的第一年。

人为捕杀是大西洋丽龟数量迅速减少的最初原因,而今天其主要威胁则是栖息地丧失、海洋污染以及渔网。

4

30年被采光万枚卵的太平洋丽龟

太平洋丽龟,又称丽龟、榄蠵龟、橄龟,栖息于太平洋热带浅海海域,偶而也会在温带海域中看到它。我国沿海从南海至黄海南部均有分布,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海南及广西等海域均有记录。

丽龟是海生龟类中最小的一种,长度大约60厘米。四肢扁平如浆。头、四肢及体背为暗橄榄绿色,腹甲淡橘黄色。受袭击时龟可以把头、尾及四肢缩回龟壳内。丽龟是肉食性动物,食物包括各种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等。

太平洋丽龟习于在白天集体上岸产卵,一次可能多达百只以上规模,场面相当壮观。每季产下1到3窝,每窝约70-个龟卵,需45-51天才会孵化,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可能延长到70天。幼龟刚出生时,长约43厘米,体重约24克左右。

温度在31℃至32℃孵化出雌性;温度在28℃以下孵化出雄性;温度为29~30℃孵化结果是两性皆有。

太平洋丽龟已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的丽龟资源不多,理应保护。在丽龟洄游来中国沿海觅食时期应避免误捕,一旦误捕了应立即放回大海。

5

我国珍稀的保护动物玳瑁

玳瑁,别名瑇瑁、鹰嘴海龟、十三棱龟等,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玳瑁长度大约厘米,重量80-公斤。部分大的个体长度可达1.7米,重公斤。

玳瑁最明显的特点是其上颚钩曲尖锐如鹰喙般,这也是其俗名之一“鹰嘴海龟”得名的原因。

椎盾和肋盾加起来是13块盾片,组成了背甲的主体,俗名“十三棱龟”就是根据这个特点命名的。躯体后部的缘盾往往重叠,呈现出锯齿状边缘。

玳瑁生活在广大的海域中,其最主要的生活区是浅水礁湖和珊瑚礁区,而珊瑚礁中的许多洞穴和深谷给它提供休息的地方,而且珊瑚礁中生活着其最主要的食物-海绵,而这些海绵中的部分物种对于其他生物来说是剧毒且致命的,所以玳瑁肉中往往会含有致人死亡的高毒性物质。

而且由于海绵中通常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因此玳瑁是屈指可数的能够消化玻璃的动物之一。它们的食物还包括栉水母、水母、海葵、虾蟹和贝类等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和海藻。

玳瑁的繁殖率虽然高,但是与大多数海龟一样,稚龟的成活率相当低。很多成年海龟被人类有意或无意的杀死,如玳瑁会误入渔网而身陷其中,或是被鱼钩钩住,抑或是与大型船只发生碰撞,海龟的巢位也会被人类和动物侵占。

玳瑁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Ⅰ中,进出口玳瑁产品,杀害、猎捕或侵扰玳瑁均是不合法行为。

玳瑁已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6

较为常见的绿海龟

绿海龟,又称绿蠵(xī)龟、青海龟,广泛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海域中,即约南北纬度20℃等温线之间的海域。绿海龟的主食为海中的海草与大型海藻,因此体内脂肪累积了许多绿色色素,呈现淡绿色,也因而得名。

绿海龟长度90-厘米,重量68-公斤。外被扁圆形的龟甲,头和四肢露在壳外,无法将头完全缩进壳内。背腹扁平,茶褐色或暗绿色,上有黄斑,盾片镶嵌排列。四肢桨状,覆以大鳞,前肢长于后肢。

头部略呈三角形,吻部短圆,上颚前端不呈钩曲,下颚略向上钩曲,颚缘具强锯齿。

成熟雌性绿海龟多半在人烟罕至的沙滩上产卵。它们对栖息地的忠诚度很高,在认定栖息地之后,无论离开多远,绝大部分绿海龟会回到原来的栖地进行繁衍。但是,如果产卵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或改变时,都会使绿海龟被迫放弃原先的产卵沙滩,重新找寻更适合的繁殖地域。

刚孵化的稚龟,背甲直线长约四到五厘米之间。背甲主要是黑色,腹部背甲边缘和鳍缘是白色。

成年绿海龟因体型大、背及腹甲坚硬且游泳速度迅速,因此,除了人类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主要的天敌。但小绿海龟的天敌却是非常多,在陆地有各种沙滩上的动物,如:家畜、沙蟹、浣熊、红火蚁、蛇、猛禽等都会对小龟进行攻击,在海中则有各种肉食性的鱼类。小绿海龟在第一年的死亡率很高,研究资料估计,只有约1%的小绿海龟能够长大为成龟。

在人为干扰方面,产卵栖地的破坏包括骚扰产卵母龟、不当挖掘龟卵、捕捉小海龟及不当的建设开发、挖取沙滩沙石移作他用、岸上灯光设置等都对它们繁殖有巨大影响。不当渔法造成海龟混获问题严重,使得每年死于误补的海龟不计其数。

绿海龟已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7

俗称“大洋中的棺材板”的平背龟

平背龟,又称澳洲平背龟,多生活在澳大利亚大陆架和北部沿海水域,也会出现在海湾、潟湖、河口甚至内陆的河道中。它们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小的一种海龟,没有长途迁徙的习性。

平背龟,长度76-96厘米,重量70-90公斤。背甲近圆形且扁平,具有一层薄的蜡质,背甲为榄灰色,边缘为棕黄色。

平背龟是杂食动物,但以吃肉类食物为主。它们主要在浅水区捕食,食物包括:珊瑚、海参、虾、水母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会偶尔会吃海草,但是占的比例很小。

平背龟产卵季季节从十一月份到转年的一月份,雌性会在沙滩上挖洞筑巢,产卵数量较其他海龟少,大约只有50枚。

孵化温度低于29℃孵化出雄性,高于29℃孵化出雌性。刚刚孵化的幼体长度大约6厘米,具备很强的游泳技能。

由于平背龟的活动范围不会远离海岸,分布范围小,因此受人类的影响较其他的海龟更大。

目前面临的威胁,如栖息地的破坏、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捡拾龟卵、污染和气候变化。平背龟的肉与卵是澳洲土著人传统的食物,现在仍然被澳大利亚政府允许采集食用(非商业目的)。

海龟产完卵后,爬回海中,没有护卵的习性。幼海龟需要数十天才会破壳而出,在夜晚成群爬出窝巢,利用光线的引导很快地爬向大海,但是幼海龟成活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一。

海龟是杂食性动物,而且有十分古老长寿,按理说可以很好生存,为什么会成为濒危物种?

海龟主要食用水母,但由于人类活动,海龟会把漂浮在海洋中的塑料袋错认成水母,并吃掉它们导致死亡。

科学家剖海龟的尸体时发现,海龟的胃中有许多塑料袋,最多的一只海龟体内竟有15只塑料袋。海龟将塑料袋吞入肚中,无法消化无法排出,最终难逃厄运。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似乎以为浩瀚的海洋是个无底的垃圾箱,便把各种各样的垃圾都扔进海洋里。垃圾中就包含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制品。塑料制品一旦被人们废弃成为垃圾,便很难进行处理。

塑料制品如果被埋在泥土里,大概需要过年才会被分解,这期间有害物质还会从填埋场内漏出而污染环境,如果被丢入大海,则需要多年才会分解。人们把这种由塑料袋引起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严重影响了海洋环境,并造成了一系列的恶果。想要防止悲剧重演,首先要做到爱护海洋环境;其次,要尽量少用塑料制品,使用环保制品。

5.23世界海龟日

让我们一起

保护海龟,保护海洋环境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海洋世界》整理

无畏的海洋

海洋

公益

科普

生活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记得这是一个有爱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sbc.com/yfxbjcs/185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