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妈妈育儿经

北京治疗白癜风怎么治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法式育儿法的特点,一言以蔽之就是:爸妈心变大,小孩才强大。如果说中国爸妈认为孩子像娇嫩的草莓,要小心呵护,那法国爸妈就是把小孩当作强大的蒲公英,他们认为需要给孩子机会让他自然生长。像我们这次专家团的法国妈妈安娜,她就说中国爸爸刘烨特别担心孩子下楼梯时摔倒。但是她认为孩子跌倒才会成长,这是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尊重。

法国人的育儿理念,主要有这么四点:一,独立。二,界限。三,启迪。四,平衡。

法国医生会这样叮嘱爸妈,“你不要在夜晚动不动就出现在宝宝面前……要给宝宝一个自我安抚的机会,即使是对刚出生的婴儿,你也不要自动地回应他。”当然,这不是让你不管孩子的需求哈,而是说如果孩子挺好,你别老是去逗他。

医生那样叮嘱,就是要让爸妈给孩子机会学习,学习什么?学习自我安抚,学习没有爸妈也可以自己睡。事实上,另外有一本著名的育儿经典《园丁与木匠》,它的重点也是说,孩子是天生的学习家。

法国人很强调“给宝宝学习机会”,比如一个有着20年经验的法国保姆劳伦斯就跟作者说,“晚上的时候你要和宝宝聊天,告诉他,如果他第一次醒来,你就给他安抚奶嘴,但之后,你将不再回应他了。”还有啊,日托中心的老师也会常常和非常小的宝宝说话,他们都坚信小宝宝能听懂的。

我们的书友露西说,她家法仔一出生,法国儿科医生就告诉露西,每天晚上睡前,要和法仔说:“晚上要好好睡,不要吵吵。”那她就跟法仔这样说了,当然,不只是说话,她是连抱带摇加唱歌,把他哄睡着了。就这样和法仔互动,连续三周,露西和老公那一天早上七点多起来,发现法仔已经起来自己玩了,他没有吵到爸妈,而且是从此就睡整夜,再也没有夜哭过。

其实你别说,父母要做到把小孩当作独立的人来看,真的不容易。譬如说,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家长讲话的时候,如果小孩在旁边吵,家长会说:听话!别吵!安静!

这其实就是不尊重小孩,不把小孩当作独立的人。因为你说别吵,安静,等于是简单粗暴的拒绝沟通了。小孩在你眼里是没有主体性的,直白点说就是:你没有把他放在眼里。那法国爸妈会怎么说呢?他们会说,“等一等”,并且解释爸妈在忙什么,要等多久。这就是尊重小孩,和小孩是一个平等的地位。“等一等”是法国爸妈非常常用的对待小孩的话,大家可以学起来。

如今法国爸妈依然把“宝宝是有思想的”作为育儿第一原则。所以法国爸妈会经常告诉宝宝他们在做什么:我现在要把你抱起来、我在给你换尿布、你现在在走路哦……

所谓确定界限,就是定好规矩,这和我们之前讲过的《正面管教》里说的“温柔而坚定”,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就是:不要对孩子好到没边儿了。你要定好规矩,在这个规矩之内,孩子怎么折腾都行。如果他坏了规矩,你要温柔而坚定地告诉他:爸妈是爱你的,但是,不能做的事情就是不能做。去人家家里就不能大吵大闹,晚餐没有做好不能催人家,更不能乱咬别人的脚。如果不让小孩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该做,那么他迟早会变成熊孩子。

界限理论来自另一个法国育儿哲学家,你一定听过他的大名——卢梭,他写的《爱弥儿》就是界限理论的源头。卢梭的界限理论可以总结为四个重点:哪四个重点呢?1.让孩子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2.有界限才有安全感;3.让孩子善于等待;4.父母才是老大。

他一生下来就有奶喝,一哭就有人伺候,他会觉得全世界都绕着他转。之前我们不是说孩子有学习的能力吗?他这时学到的是:我是万能的,可以为所欲为。可是呢,这个认知是错误的,如果他一直这么认为,会让他成为不尊重别人,也没办法融入社会的孩子。那爸妈要怎么样让他明白世界不是绕着他转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定界限。界限是一种和缓的挫折,每天一点小挫折,每天一点负能量,他会慢慢适应:啊,原来爸爸妈妈也有需求啊,别人的需求也和我的需求一样重要啊!这样他会变成一个通情达理,有同理心的人。

讲完了让孩子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接下来我们说说,有界限才有安全感。

界限代表着孩子的权力到此为止,孩子没有权力到范围外,但是范围里孩子就可以放飞自我。所以,法国父母会这样和孩子说话:“你有权做这个”或“我不同意你做那个”。而不是我们常说的,简单粗暴的“你不准这样”。“你不准这样”就是一刀切的否定,孩子一听到就不敢做了。但“你没有权做这个”,潜台词是,“你有权可以做别的”。比如,露西就会和法仔说:你有权把饭吃到一地都是,但是你没有权不吃饭。或者,你有权在家里可以随便穿,但你出门穿的衣服没有权利自己决定,要和爸妈讨论。法仔通常都会很乐意遵守,因为他觉得在界限里,他有充分的自由。感受到了吗?这就是界限的力量。

所以,要让孩子学会等待,而等待就是界限的最常见的形式。例如,定好一个规则:大人在忙时,你一定要等一等。东西没有做好前,别人没有上桌前,你一定要等一等。总之,孩子要什么,不要总是火急火撩地给他们。要常常和他们说,等一等。当然,等待也是有方法的。软糖实验的主导者,瓦特·米伽尔说:等待并不需要坚忍克己,只要让等待不那么沮丧就好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分散注意力。在软糖实验中,很多小孩是靠着自己哼唱歌曲以及玩自己手指头度过了难熬的20分钟。甚至,让等待变得开心。同时,你也要给孩子很多机会让他们练习等待,得多练。最后我们来说一下,“爸妈才是老大”这件事。其实很简单,就是爸妈要有绝对权威。因为界限必须是爸妈来定,爸妈也必须有钢铁般的意志执行这些规则,不能一时软了心肠。所以,在法国,爸妈和孩子的关系,更像是一个团队,爸妈是老大,孩子是菜鸟,菜鸟因为老大的指引而巨有安全感。两者的关系是独立又平等的,但是带头人的权威是绝对不容置疑的。

平衡还体现在法国爸妈给孩子的自由度上。之前不是说育儿要有界限吗?但你不能管得太死,偶而跳出框框一下,不会让框框崩塌,反而会让孩子更容易守着框框。露西就规定了,每周有一天是“吃饭配电视日”,就是可以边吃饭边看电视。另外,很多家长非常担心小孩吃糖的问题,怕他们吃了糖就像染上毒品一样,从此无糖不欢。可是这其实是你不信任小孩的学习力、自制力。在法国,小孩当然可以吃糖,只是有地点的限制,他们只能在学校活动或生日派对上吃,爱怎么吃就怎么吃。所以,平衡是什么?就是有松有紧,一味地松或紧,都是无效的。

好了,四个法式育儿哲学:一,独立。二,界限。三,启迪。四,平衡。

独立”就是把宝宝当作小大人一样,相信他拥有理解一切的能力,只是他还不懂这个世界的规则,所以他会哭闹,你要试着理解他,带他认识这个世界。怎么认识世界呢?给他“界限”,就是给孩子定好规矩,坚定执行,这其实也是为什么法国爸妈比较严厉的主要原因。这样,孩子不会触犯界限,还拥有了界限内的充分自由,反而可以放飞自我。最后,经常“启迪”自我,有更多的机会做感官的体验和磨练心理素质,才能更了解自己,热爱生活。我们说“爸妈心变大,小孩才强大”。那么最后的“平衡”就是,不要孩子至上,让孩子的生活和爸妈的生活平衡,也让孩子的限制和自由平衡。

法国爸妈顺应了宝宝睡眠的科学规律。宝宝有他自己的睡眠节奏,他在两个睡眠周期的间隙,会有很多动作,或者发出一些声音。如果你一听到声响就立刻冲上去把宝宝抱起来,反而会把他硬生生地弄醒。这边有两个知识点:第一,宝宝前6个月时,睡觉时间有50-60%是属于浅层睡眠,本来就容易醒。第二,宝宝1个睡眠周期大约是2个小时,他通常会在2个睡眠周期之间“假性”醒过来。在宝宝学习连接2个睡眠周期时,哭一下是非常正常的。如果父母听到哭声就以为他饿了,急着安抚宝宝,他就无法自学连接睡眠周期。同时,宝宝一哭你就给他喝奶,等于你在训练他:两个小时的睡眠周期一结束,他就要喝奶。换句话说,他为什么老是醒来要喝奶,其实是你“训练”他变成这样的。通常宝宝自学连接睡眠周期需要2-3个月,也就是说,宝宝出生后2-3个月内都是可以学会的。而且是自学成材,你都不用教,你只要不打断他自学,就是在教他了。那么,有的宝宝比较早学会,有的晚一些。所以,在出生后2-3个月内,你一定要给机会让他自学。首先,晚上先把宝宝哄到睡着,当宝宝半夜哭闹时,不着急做任何事,去观察他、去理解他,排除哭闹的原因。宝宝哭闹通常有四个原因:1.真的很饿想喝奶;2.轻微不舒服,比如太冷太热、尿布不舒服;3.肠绞痛;4.想让人抱。

那怎么排除哭闹的原因呢?太冷太热和尿布都很好排除,摸摸宝宝手脚冷不冷?有没有出汗?看看尿布有没有便便?是不是该换了?这都很好排除。那怎样判断宝宝是不是真的很饿想喝奶?如果是喝配方奶,比较好解决,因为量你能控制。如果是喝母乳,建议你用挤奶器挤,这样也可以控制量。关于宝宝要喝多少量,你可以问医生或查资料,那你平常就要有一个表格,纪录喝奶量,你要想办法睡前就要给宝宝喝饱,总奶量要达标,他睡前要是没喝饱,半夜当然就会饿起来。譬如他今天晚上没喝饱,那好,你可以给宝宝半夜喝一次,但是要告诉宝宝,明天宝宝一定要睡前喝饱奶奶哦,不然爸妈要睡觉,就不能给你奶奶喝哦。就是,讲清楚,半夜不能喝奶。有爸妈肯定会问了,怎么可能宝宝那么小,能撑过八个小时不喝奶?法国儿科医生麦克科恩的看法是这样的:对,宝宝的确会饿,但饿不见得就要给他奶。你在半夜的时候也饿,但你可以忍住饿,宝宝也可以。晚上不吃,对肠胃有好处,对你是如此,对宝宝也是如此。另外,这也是在让他学习承受挫折的能力。

总之,宝宝半夜哭闹,很可能就是“假性醒来”,不要立马奶他或抱他,先等5-10分钟,很有可能10分钟不到,他就自己睡了。这5-10分钟,要观察他为什么哭,要尽量排除掉喝奶和轻微不舒服的原因,当然不可能一次就做到,第一次做不到,那就再多一次,这个从出生就可以开始训练,通常两三个月宝宝就能学会,有的甚至只要几天。

宝宝的菜不要一次全上,得分次上。先上他们最不爱吃的蔬菜,由于那时最饿,所以最容易吃完,吃完后才上肉和主食。最后才是水果和甜点。必须先帮他们养成吃蔬菜的习惯。

爸妈真正要赞美的应该是孩子付出努力并且结果确实不错的事,例如“哇,你可以背《出师表》耶,给你一个赞!”,而不是赞美那种不用付出努力的事,例如“哇,宝贝你眼睛好漂亮!你太厉害了”,或者是努力了但结果也还好的事,像是“宝贝你把菜都吃完了也太酷了吧!”这不是应该的份内之事吗?总之,客观理性的赞美才有助于孩子建立真正的自信,因为他们能对自我有真实的评价。他就会知道,欸,自己其实并不是小建筑师,而是有创意的搬砖工。那么,当有一天,别人说他乐高拼得不好看时,他也不会那么的难受了。至于何时开始赞美呢?其实没有具体的年龄之分,从刚出生就可以开始了,慢慢的,他自然能听懂“客观而理性的赞美”。

很快的,孩子就要长大,出门和其他的小朋友玩了,这就可能会遇到“融入不了社会”的问题,他不受别的小朋友待见啊,怕生啊,这种问题。咋办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教孩子问候他人。很多爸妈总觉得,和人打招呼挺难为情,也不太会要求孩子打招呼,觉得小孩小,这又不是什么大事儿,再说对方都理解,最多点头微笑就行了。譬如说,孩子起床看到爸爸,不会说爸爸早安。妈妈要出门了,孩子也不会说再见,因为太熟了嘛。出去呢,服务员给孩子递东西,孩子也不会说谢谢,好像说了很矫情。但是,法国爸妈认为,孩子必须学会向人打招呼,即使是家人之间,也要打招呼,这是让他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如果孩子什么招呼都不打,我行我素,就跟幽灵一样,那就是自我隔绝于社会。所以,一旦小朋友会说话了,大约两岁的时候,就一定要教小朋友多说四个神奇的招呼语,就是:你好、再见、谢谢、请。这四个招呼,会让小朋友快速融入任何团体,而且能和大人处在平等的位置,会觉得自己更像个大人。最神奇的就是说“你好”,是一种尊重人的表现,你能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当然,孩子要带着自信说你好,而不是不情不愿,阴阳怪气的。相对的,能和别人说“你好”的孩子,也一定都是自信,心理素质高的孩子。

好,方法论讲了这么多,大家可能有点晕了,那我们作一个小小的回顾啊。宝宝有三个问题最难解决,睡、吃和控制情绪。如何让宝宝睡整夜?不到四个月的宝宝,可以使用暂停法。就是宝宝一哭,不要马上就喂他或抱他,而是观察他五到十分钟。让他自己学习睡整夜。进食方面,只要想办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就可以逐步养成固定的进食时间,不挑食的秘诀在于,让宝宝感受每种菜的独特味道,这比吃完菜更重要。在控制情绪方面,懂得放手可以让孩子更快独立,真正的保护自己;客观的赞扬能让他对自我有真正的评价,进而产生抗压能力;让孩子问候他人则可以让他更容易融入社会。

记住了吗,爸妈心变大,小孩才强大。它背后的原理就是来自四个法式育儿原则:独立、界限、启迪和平衡。首先,法国爸妈不认为孩子是毫无能力的,所以他们常常给孩子很多机会去学习,这就是“独立”。这也会显得法国爸妈“心很大”,但实际上并不是放任自流,因为法国爸妈会给孩子定各种规矩,并且严格执行,甚至算严厉,这就是界限。于此同时,孩子在爸妈给的界限里,可以各种放飞,探索这个世界,即使是摔跌滚爬爸妈都是鼓励的。这就是启迪。最后,爸妈并不会因为孩子而失去自己的生活,也希望孩子有自己的生活。这就是平衡。

我希望无私的中国妈妈,也可以像法国妈妈那样,或者偶尔她们一样,多为自己着想一些,毕竟,比起牺牲自我的无微不至,一个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好的妈妈,更能养育出快乐的孩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sbc.com/yfxbjcs/20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