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你了解么

相信读者朋友们都听过“骨质疏松”,也知道骨质疏松与年龄的增长相关,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先来看看“骨质疏松症”这一大家族的分类吧:

50岁以上妇女半数以上会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发生在绝经后5-10年内,常表现为骨痛、驼背等。

这里要与老年性骨质疏松区分开来,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

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机制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指女性绝经后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衰退,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导致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大于成骨细胞的骨形成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成年前骨骼不断构建、塑形和重建,骨形成和骨吸收的正平衡使骨量增加,并达到骨峰值;成年期骨重建平衡,维持骨量;此后随年龄增加,骨形成与骨吸收呈负平衡,骨重建失衡造成骨丢失。

更具体的发病机制,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上给我们提供的示意图: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

绝经后骨质疏松很容易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是指收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常发生的部位是椎体、髋部、肱骨、骨盆等。

而且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高达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所以,与其担心自己是否患癌,不如先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sbc.com/yfxbjys/22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