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分厂设备事故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3.25%;实施创新创效8项,创造效益43.89万元……”在特冶分厂6月份工作总结会上,机电工段以出色的成绩引来了分厂干部职工的阵阵掌声。今年上半年,特冶分厂完成产量指标的.85%,这其中狠抓设备管理关键点,提高设备作业率,是分厂确保上半年目标任务顺利实现的坚实保障。
划等级强基础重落实
白应庭是特冶作业区的一名钳工,他每天接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对他所负责的设备从上到下、由内至外进行全面检查,并在《日常点检记录表》上填写各个部位的运行状态和异常情况。
“分厂要求从设备基础抓起,并且对每次检查发现问题进行等级划分,对于有可能影响生产和质量的问题必须进行在线抢修;对于不紧急的问题就等到定修时进行处理。”白应庭一语道出了特冶分厂独具特色的设备管理模式。上半年,分厂发现设备基层管理问题14项,设备分级及事故管理问题2项,设备隐患4项。
今年以来,分厂狠抓基础管理工作,日常的设备点检、维护、润滑等都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对现场设备管理、设备管理履职、设备维护等基础工作,落实人员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每天进行“曝光”,责令相关负责单位加快整改。
标准化强管理保运行
分厂的维修区域,机电职工邓鑫和王伟正在修理一台刚下线的液压轴,奇怪的是他们都拿着一个铭牌,边看铭牌边修理,而且在他们身后所有维修过的备件上都一个铭牌。原来这是分厂创新的标准化维修,铭牌上面详细记录着维修的每一个步骤,有的更是用图片方式展示维修过程,让机电职工维修过程更加方便,更加标准。维修过后,邓鑫和王伟并没有回班组休息而是来到分厂技术员曾向东做了登记,只见曾向东拿出了几本维修档案记录,上面详细记录了每一件设备的设备名称、上线时间、上线编号、上线人、下线时间、下线原因、下线人以及维修时间、维修内容、维修人员、验收人等。
“电渣炉冶炼综合了电力系统、水循环系统等多种设备,需要连续作业,对设备持续稳定性要求高。但是受高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设备运转周期受限。只有提高设备运行性能,不断延长设备运转周期,通过标准化维修,才可以保证设备维修、安装的高质量和设备的技术参数及工艺要求。同时分厂要求对维修过的设备建立档案记录,做到设备状态的及时管控,实现关键设备定修管理的‘多点受控’,达到延长检修周期、提高检修效率的目的。”机电工段段长杨洪武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
这就是特冶分厂的“设备管理经”。下半年,分厂将持续推进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运行效率,进一步降低设备运行成本,实现设备管理、生产系统稳定“双赢”。
(通讯员:王斌)
往期回顾
热点聚焦
乘风破浪逐梦前行——置业公司年上半年工作综述
总编:杨春元
主编:吉庆祥
责编:朱玉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