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的诊断在年KDIGO召开的矿物质代谢及其骨病的国际研讨会上明确提出,慢性肾脏病(CKD)时的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hronicKidneyDisease-MineralandBoneDisorder,CKD-MBD)是全身性(系统性)疾病,常具有下列一个或一个以上表现:
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或维生素D代谢异常;2.骨转化、矿化、骨容量、骨骼线性生长或骨强度的异常;3.血管或其他软组织钙化。需要指出的是,血钙、磷、PTH及维生素D的水平等生化指标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检测方法获得相应的数据。骨骼线性生长速度是针对儿童慢性肾脏病患者,通过X线检查进行测定。腹部X线是检测成人血管钙化的简单廉价的方法,如果见到主动脉钙化为阳性,则需要进一步做半定量评价。尽管定量CT扫描用于评价血管钙化可能比X线更精确和/或更敏感,但是由于价格昂贵和不够普及不宜作为筛查手段。目前临床上无可行的常规技术来评价骨质量和骨强度。肾性骨营养不良类型的明确与鉴别,则需要行骨活检对骨转运、矿化及其容量等进行检测。双四环素标记骨活检是确定骨转化状态异常的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它的主要缺点是有创伤性,不易操作,目前尚不普及。在临床常规诊疗中,它不是必需的检查。一般情况下仅用于有明显骨病症状以期对症治疗或评价治疗效果或临床评价困难、难以治疗时。用于ROD分类的标准是基于四环素标记的骨活检得到的静态和动力学参数的内容,包括骨转运、骨矿化和骨容量。1.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Hyperparathyroidbonedisease)表现为骨形成率及骨矿化率高,主要组织学特征是骨小梁周围出现大量的纤维化,伴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增加。破骨细胞数量和吸收表面均明显增加,破骨细胞穿入骨小梁形成大量吸收腔隙。2.低转运性骨病(Lowturnoverbonedisease)特点为骨形成率降低,组织形态学有两种表现:骨软化或骨再生不良。(1)骨软化(osteomalacia)骨矿化率降低,组织学特征是非矿化的骨基质大量沉积,板层状的类骨质容积增加,不伴骨内膜纤维化。(2)骨再生不良(aplasticbonedisease)骨形成率降低的同时伴有相应的骨矿化率下降。组织学检查仅见很少的、甚至没有类骨质层,骨容积常常下降。
好东西就要让身边的小伙伴们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