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丽水经开区“双招双引”交出亮眼的成绩单,全区共招引项目个,项目招引数量同比增长.3%,总投资.4亿元;引进人才项目35个,其中院士项目1个,绿谷精英项目24个,新增博士96名。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是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在这份优秀的成绩单背后是经开区面对疫情和瞬息万变的发展潮流,解放思想、创新实践,以非一般的力度和超常规的方式开展“双招双引”,逐渐打开跨越发展的新格局。
思想破冰,打破传统招商模式“我们每个招商人员,对产业政策一定是心中有数的。”投资促进部部长应刚秋的一句话,道出了高分答卷背后的核心要义——专业化、精准化。去年年初,经开区从深化招商系统体制机制的改革入手,成立我市第一个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国有招商公司,组建沪、京、深驻点招商办。在内部管理上,建立专项督查考核机制,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以实干论英雄、凭绩效用干部”成为鲜明导向,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原能细胞千亩“大健康生命科技走廊”、上海城建未来智能建筑产业园、百可有机发光半导体材料等众多“大好高”项目纷纷落地,干出了招商工作新天地。
浙江百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双招双引”的实质,是在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新变量,创造新组合,提供新可能,培植新优势,由此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方向既定,经开区立足“五大产业集群”,不断完善优化“双招双引”的规划设计、措施路径,让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
一场突来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双招双引”的节奏,但也打破了思想的“冰山”。经开区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将“双招双引”转战线上,“云”上见面,“屏”上洽谈,通过电话对接、视频洽谈、云端签约等新渠道,保障招商工作“不掉线、不断档”。据了解,仅在去年2月份经开区就举行了3批次“线上签约”,共11个项目落地,总投资额达到39亿元,推动了招商工作逆势上行。
如何高质量实现“双招双引”?经开区从不乏新探索。创新“一园一基金一政策一平台”模式,成立浙西南首家金融产业园——丽水水街基金产业园,成功引进申万宏源、东岸数字科技、上海久有基金、原能基金等62家金融类企业,基金规模达到亿元。综合运用绿色产业基金、丽水久有基金,“以小博大”撬动兰州民百等社会资本超百亿元,并成功招引11个产业项目,扶持9家本土企业,成立2支子基金,收购1家上市公司,基金招商在开发区释放出了强大的“链条效应、资本效应、跟投效应和产业效应”。
以“侨”为桥,经开区打通与世界连接之路。充分发挥丽水华侨资源优势,设立英、法、美、德4个海外孵化器及海外人才飞地,形成“招商专员、驻点干部、专业公司、海外代理”系统招商团队,成功对接了超轻型飞机、水下爬行机器人污水管道自动检测、特种LED等一批高层次人才项目,为经开区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行动突围,敢于迈出开放步伐“历史告诉我们,越开放越发展,就能融入国内国际发展的舞台,闭关就落后成为井底之蛙,最终被淘汰。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地方也如此,经开区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必须走在开放的最前沿。”在经开区相关负责人看来,开放是“双招双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年,经开区主要领导亲自带队,频繁活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翼等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活动,拜访接待客商余批次,举办招商引才推介会22场,储备招商项目余个,打通了人才、项目渠道,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干、全委上下齐心做”的局面。
上海张江飞地
对外开放新高地,是“双招双引”的大平台。在上海张江高新区设立“飞地”,与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签订合作协议……经开区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搭建并依托这些开放合作的大平台,经开区将“双招双引”推向更高水平。在上海张江高新区“飞地”,3家上市企业已入驻,实现“研发在外、产业落在经开区、销售总部在经开区”。
善用平台思维,做好“双招双引”的乘法。年,经开区打造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交流让人目不暇接,滚动功能部件行业大会、中国水性环保时尚合成革行业科创会、首届世界健康产业院士论坛……这些充满活力的高端平台,让人才把目关投向了经开区,让世界重新认识了经开区,更带来了一批批实实在在的资金和项目。
“南明英才”大赛是经开区的品牌赛事,年首次举办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进落地了百可生物等人才科技项目。年,经开区以更大的规模、更高的规格举办了第二届“南明英才”大赛,先后在上海、杭州、苏州举办分赛,汇集了智能制造、半导体芯片、医疗健康等领域多个参赛项目,入围决赛的20个项目95%为博士领衔。目前已有3个获奖项目落地,4个获奖项目正在具体洽谈落地协议。
服务搭台,打造最优营商环境6月28日土地摘牌,7月开始建设一期项目,11月底投产运行……一连串的时间节点折射出上海城建建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丽水项目的“突飞猛进”,也演绎了“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经开速度”。在项目快速推进的保驾护航下,该公司仅用1个月时间便实现销售额万元,交出一份出色答卷。
“我去年4月份到这里来的。疫情影响,按照原来的想法,建设工作只是开个头而已。没想到经开区办事效率这么高,比我们一开始预先的计划提前了大概4到5个月的时间。”上海城建建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丽水项目副经理樊平的感慨,正是丽水经开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鲜活注脚。
上海城建未来智能建筑产业园
一个利于投资兴业的环境,必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丽水经开区实行投资项目“一窗式”受理和“集成式”审批,创新“区域评估+实施方案”和“标准地+承诺制”等改革亮点,开创“拿地即开工”新模式,把企业的“需求哨”作为政府服务的“冲锋号”,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工作态度,赢得企业一致好评。同时,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企业利益、损害发展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一系列有效举措的实施,让经开区营商环境有了“看得见”的变化。“我们明显感受到,经开区整体的营商环境是在不断提升的,特别是近年。第一是服务性加强了,还有时效性加快了,落地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对企业家们投资兴业是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我们相信营商环境会越来越好。”经开区营商环境观察员、浙江维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卢卫芳表示。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丽水经开区将聚焦企业关切,探索新模式、实施新做法,系统推进“政策等企业、净地等项目、当年建设当年上规”等一系列创新的改革,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设计一套“双招双引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打造“过程可视、全程监督、智能管理、精准服务”全生命周期服务。
新年伊始,期待丽水经开区下一个精彩的“双招双引”故事。
END
记者:游千喻
编辑:杜成
责编:林萍
签发:吴群良
丽水经开区给您拜年啦!留“丽”过年:就地过节亲情不减他乡成故乡“浙丽”过年挺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