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刚看本了话剧,“真相”。
“真相”告诉我们,真相经不起推敲,真相的背后完全有可能是面目全非。
为什么想要拆穿?出于好奇心?出于良心?出于正义感?或者仅仅为了证明自己并非那么容易被愚弄?
各种各样的原始动机,隐藏着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后果反应。
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情况,获得真相并非那么难的事,关键是,知道了真相之后的直观反应,有没有大大超出了心理承受?然后是否有足够的应对措施?
也许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预料到,获得真相有可能会带来比原本更多的精神困扰,有多少人会因为知道太多的事实真相而后悔不已。
图片来源网络
Tiffany就经常要提这样的疑问:”活得太清醒究竟是可以通透轻松了,还是更黑暗幸苦了?”
理性地讲,如果真相做不到让你更通透轻松,那不如选择活得糊涂一点,落实到实际,就是刻意地避免去获得真相,再直白一点,就是要装糊涂。
但是,装的本身是否也是个痛苦的过程?
最好的答案,当然是努力地通透自己,通透的的关键点在于是非评判,归根结底,造成我们日常情绪起伏的纠结与困扰,都来自于内心本能的是非评判。
然而,人类大部分的,几乎也可以说是全部的行为导向皆出自于人性本能的自然反应,既然是人性使然,又有什么对错可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