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唐秋中膏方"看下集
月经失调也称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持续时间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病因多样,如激素改变、节育器、避孕药、怀孕、哺乳或焦虑等,一些原发或全身性疾病如甲亢、多囊卵巢病、子宫内膜息肉或增厚、子宫肌瘤、血液病、内分泌病等也可引起月经失调。
女性的月经周期从月经第一天算起,到下次月经第一天为止,一般间隔28天左右,提前或者错后7天以内都是正常的。对同一个人而言,不同的月份月经间隔有几天的差异也是正常的。“月经不调”是中医的诊断,对应的西医诊断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或者“阴道异常出血”,包括月经量多、月经量少和月经周期紊乱。
常见六类月经不调:
①第一类是月经先期:
是指月经比你以前固定的日子提前了7天以上才来,当然也包括7天了。(但得连续出现2次或2次以上这种情况才算)
②第二类是月经后期:
这个跟月经先期刚好是相反的,也就说月经比你以前固定的日子推迟了7天或以上才来。厉害的3-5个月才来一次月经。
③第三类是月经先后不定期:
这个可以理解为前面两类的混合,月经提前来或推迟来的情况都存在。
④第四类是经期延长:
这个是就月经的持续时间而言,来月经持续超过7天少于15天的,医学管它叫经期延长。如果超过了15天还持续有月经,这个就得跟崩漏及经间期出血相区别了。
⑤第五类是月经过多:
正常月经的量一般是在30-80ml之间,若你的月经量比平时的经量多了1倍以上,比如你以前是30ml,但现在是70ml;或者超过80ml的,就叫月经过多。
⑥第六类是月经过少:
是指月经量比你平时的经量少一半,或不足30ml,甚至点滴即干净了的情况。
其中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紊乱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不规则子宫出血
包括:月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月经过少,经量及经期均少,月经频发即月经间隔少于25天,月经周期延长即月经间隔长于35天,不规则出血,可由各种原因引起,出血全无规律性,以上几种情况可由局部原因,内分泌原因或全身性疾病引起。
②功能性子宫出血
指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由内分泌调节系统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是月经失调中最常见的一种,常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约85%病例属无排卵性功血。
③绝经后阴道出血,
指月经停止6个月后的出血,常由恶性肿瘤,炎症等引起。
④闭经
指从未来过月经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停止3个周期以上,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
月经不调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合理安排生活,重视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摄入,保持心情舒畅,注意锻炼身体;
(2)保持外生殖器的清洁,预防感染;
(3)防治绝经前期月经不调,重视绝经后阴道出血;
(4)每年定期妇科检查及肿瘤普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6)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7)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8)应避孕至月经停止12个月以上;
(9)围绝经期应注意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
(10)体内支持组织及韧带松弛,易发生子宫脱垂及张力性尿失禁,应行肛提肌锻炼,用力收缩肛门括约肌的动作,每日3次,每次15分钟。
膏滋调理大师:唐秋中老师
唐秋中简介:唐秋中,字仁之。“唐氏中医世家”传人,祖籍是“李时珍故乡”湖北蕲春,祖上曾师承李时珍先生,参与了《本草纲目》的编写。唐秋中先生自幼酷爱中医,坐堂行医40余年,中医膏滋大师。得祖上真传结合多年开方熬膏经验,在中医妇科诊疗方面造诣颇深,特别对中医治疗女性问题对症开膏方有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