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风画◎8岁编◎云少
好的情绪在生活中是很重要的,这不仅仅能让自己工作、人际交往等顺利,好的情绪也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现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压力大,人们很容易受到身边事情的干扰,而出现压抑的情绪,日久则会影响到自身的气血运行,身体也会出现问题。而对于“围绝经期”的女性来说,这种情绪变化的状况往往更容易出现,让人烦恼不堪。
围绝经期这个词有的人可能是第一次听,通俗地讲,跟大家熟知的更年期意思接近,围绝经期是现代替代更年期的更确切称呼,是妇女一生中正常的特殊生理生殖时期,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1次月经后1年。
由于这个时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如果神经内分泌自我调节未能达到新的平衡,加之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个人性格等影响,围绝经期女性在这特定的生理基础上,以性激素变化异常为诱因,常会以精神情志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生抑郁。
临床以情绪改变为主要症状,表现为烦躁、焦虑、压抑、缺乏自信、意志减退、失去原有的兴趣等。大多数病人常伴有月经紊乱、潮热汗出、心悸失眠、头晕耳鸣、四肢麻木、身倦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
现在的人们和古人的生活方式大不相同了,受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上述情况的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那么,该怎么调理呢?西医一般会采取口服激素的办法,但副作用较大,而艾灸疼痛程度小,操作方便,效果也很好。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在围绝经期,用艾灸来调理情志不舒的办法。
需要选取下面的穴位:
关元穴
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关元是养生保健的常用腧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人生之关要,真元之所存”。
三阴交(双侧)
属足太阴脾经穴。位于人体下肢穴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一穴调三脏。由于女子属阴,以“血”为养,三阴交对于女性保健有特殊的意义。
肾俞(双侧)
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背俞穴穴性偏补,肾又为先天之本,藏先天之精,肾中精气充盛,则五脏六腑得以溢养。故常灸肾俞穴能益肾固精,强筋壮骨,缓解疲劳,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和功能。
太冲(双侧)
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太冲穴。可疏肝解郁,平时觉得气郁不畅可以点按期门和太冲。
*穴位图片来自紫图图书出品《图解黄帝内经》
操作方法:
艾条点燃后,距穴位皮肤2~3厘米处缓慢施灸,以被灸者皮肤温热红晕而无灼痛感为宜,每次灸15分钟,隔日1次,1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视频操作演示为了让大家对穴位的位置更加清楚,我们给大家录制了取穴的视频,视频长3分40秒,建议在wifi环境下播放。
三阴交为妇科治疗常用要穴,为足太阴脾经之腧穴,又是足太阴、少阴和厥阴经的交会穴,灸之可调肝、脾、肾三脏,理气活血,使气血充足,胞宫得养,冲任得充,阴阳重归平衡,诸症亦随之好转。关元是调理任冲的要穴,其位置与子宫在体表的投影相一致。临床上,两穴常相配,协同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俞为肾之背俞穴,能够调理任冲、调益阴阳,增强围绝经期女性的免疫力。艾灸时借助灸火的热力,通过经络的传导,使温热效力直达腧穴深部,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
此外还可以在其他的背俞穴艾灸,改善围绝经期的症状,最后,就把一则经验介绍给大家,可以参考。
艾灸组:
取穴: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
操作:令患者俯卧治疗床,暴露背部,再将无烟艾条切成约5cm长的艾段,点燃置于艾灸盒内,将灸盒置于患者穴位处,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根据患者的耐受温度调整灸盒高度,一天一次,30~40分钟一次(以患者的热感程度为主),10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休息3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以后隔天治疗一次,共治疗3个月。艾灸时一定要使背部感到温热舒适,热感向深部渗透,这样才有效。艾灸后皮肤出现均匀的潮红,微汗出为最佳,治疗后嘱患者休息20分钟离开。
背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腧穴,故五脏之病当取五脏背俞穴。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五脏为中心,以五脏所藏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以脉络为联系通路,而实现脏腑与机能的统一。膀胱经为十二正经中腧穴最多的一条经,其中五脏六腑之背俞穴,与五脏六腑之功能紧密相关。针或灸脏腑之背俞穴,通调脏腑经气,调节气血,从而达到阴平阳秘。
*选自《中国医学创新》年9月,魏瑞仙。*《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由中国保健协会主管,中国保健协会主办。秉承“创新、跨越、引领、发展”的办刊方针;以“支持创新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倡导百家争鸣、推动交流合作”作为办刊宗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