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佛说阿弥陀经讲记middot

北京治疗白癜风专家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下面来讲第二个字,「说」字。我们在讲解经题的时候,把它说为开示宣讲;那么根据中国古汉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这个「说」字还有另外一种读音,叫「yuè说」,是欢喜、喜悦之意;在这里解释为道交感应。怎么道交感应呢?佛法僧是一个本体,佛就是法,法就是僧,僧就是佛。所以这个「yuè说」字可以解释为十方法界万法万相,都是一个释迦牟尼佛,都是一部《阿弥陀经》,都是一尊阿弥陀佛。下面呢,这个「阿弥陀」跟其它佛号不一样,我们前面讲了如来的十个通号,而「阿弥陀」这三个字,有它的特殊性,既是「别号」,又是「通号」。「别号」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有一个阿弥陀佛,他发了四十八个大愿,接引十方众生;「通号」呢,在究竟意义上讲,没有哪一个佛不是阿弥陀,没有哪一个菩萨不是阿弥陀,没有哪一个天哪一个人、哪一个鬼、哪一个泥巴瓦块不是「阿弥陀」。「阿弥陀」就是「如来」,「阿」就是「如」,「弥陀」就是「来」。佛讲一切法,就是讲「如来」,就是讲「阿弥陀」,就是下面讲的「如是我闻」,就是讲「如是等」,像「如来、如是等」这样的名相概念,在三藏十二部经里司空见惯。千佛出世,就是为了讲一个「阿弥陀」,就是要开示宇宙人生本来面目。可是这几千年以来,尤其这几十年以来,我们形成了一种风气,就是执着西方世界有一个阿弥陀佛来接我们,就是要唸阿弥陀佛,就是要拜阿弥陀佛……而佛在讲《金刚经》时斩钉截铁,丝毫不拖泥带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释迦牟尼是这样讲,祖师大德也是这样讲,文殊普贤化身为寒山拾得也这样讲,「口念弥陀心散乱,扯破喉咙也枉然」!慈云灌顶大师讲,唸佛人也能往生到无间地狱38。这个可怕!你心里是不是把阿弥陀佛当作鬼神在崇拜啊?你这样唸佛怎么能往生呢?尽虚空遍法界,诸佛菩萨、天人鬼畜、泥巴瓦块、风云雨雾都是一个阿弥陀,都是一个人一个念之所变现。这叫「阿弥陀」。就像做梦一样:我们梦到父母儿女、亲朋好友、冤亲债主,也梦到牛马猪羊、狗猫鸡鸭、蚊子苍蝇,也梦到刮风下雨、香蕉苹果、泥巴瓦块,这一切一切的东西是不是都是做梦的一个人变现出来的?梦中这些东西有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既然都是你一个念,所以苹果是不是香蕉?香蕉是不是你的老妈?你老妈是不是那个电视机?电视机是不是你的小外孙呐?这叫「阿弥陀」!将来回归大光明藏,到时候想怎么样变就怎么样变。在佛法里「一真一切真」,梦都是真的,都是我们的心在变现。梦中你肚子饿了马上就有一个苹果现前,梦中你想方便,马上就有厕所或者马桶现前。你梦中看那棵树很高,上面有个苹果,一蹦就飞上去,把苹果吃了以后再下来,有没有这个梦啊?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梦中能千变万化?你要吃的那个苹果是不是你自己变出来的?是不是你自己吃自己啊?那我们现在能不能也一下飞起来把这个灯拿下来?不能了。那我就问了:为什么在清醒的情况之下不能千变万化?为什么?因为我们在白天眼睛往外看,耳朵往外听,鼻子往外嗅,脑子里在打妄想,是不是啊?你心是乱的;梦中呢,眼睛也闭了,六根都停止动作,就是「阳性功能」停止,只有一个梦中「独头意识」在发挥作用。既然是这样,禅定功夫是不是相似于做梦呀?停止对外的一切攀缘,而且比梦更加高级。那么,从这个梦我们就能明白宇宙人生真理,明白修清净心的重要;从梦我们也可以悟到什么叫「阿弥陀」。梦中境界千千万万就是「弥陀」,做梦的那个人就是叫「阿」,正在梦中你能不能知道自己在做梦?不能。虽然不知道,它在不在?在。现在我们虽然看不到自己的真人,它在不在?在。没有真人,你现在不能看,不能听。要这样来观照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这是从根本上认识「阿弥陀佛」,从根本上帮助我们成就阿弥陀佛。你现在对这个道理刻骨铭心、深信不疑,你现在就是阿弥陀佛。你修什么?你念什么?你拜什么?你回去睡大觉,是睡佛,是不是?睡觉是不是也是佛?你回去吃饭,你是饭佛;你到卡拉OK去,你是卡拉OK佛;《阿弥陀经》就要讲啊,「饭食经行」,连吃饭都是修行,哪一法不是修行?所以对于明心见性的人,没有哪一法不在道中。明白这个道理,就既叫《佛说(shuō)阿弥陀经》,又叫《佛说(yuè)阿弥陀经》,你跟《阿弥陀经》已经圆融为一体。祖师大德讲:不懂得什么是佛,天天唸佛,天天骂佛;天天拜佛,天天打佛。阿弥陀佛本来就是你,阿弥陀佛本来是一切的万法;你非讲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那个阿弥陀佛,是不是骂佛啊?你拜这尊佛,却在把头往那个佛(拜垫)上撞他,是不是打他啊?那个拜垫是不是阿弥陀佛啊?有时候发起脾气来还用脚把这个拜凳往旁边一踢,是不是打佛啊?明白了什么是阿弥陀佛,你再在拜凳礼佛,是不是对拜凳恭恭敬敬的?讲到这里是不是石破天惊啊?明白这个道理以后,首先要生恐惧心:「哎呀,幸亏遇到正法呀,要不然这一生又白过了!」当然我们念佛、拜佛也能得到福报,但是开不了智慧。如果来世得到一点福报呢,很可能还要忘恩负义,诽谤佛法:「你看我多有本事啊,做了大官、发了大财,你们自己没有本事,还讲迷信,念佛拜佛能念到什么?」因为这一念心,第三世你就往下落,叫三世冤。听圆教法门,如果你们感到与其他的法师讲的有冲突有矛盾,你从《法华经》《楞严经》去找证据,自己去判别;或者参考圆瑛法师的《楞严经讲义》和交光法师的《楞严经正脉疏》。佛就知道末法时代的众生迷惑颠倒,特别交代「依法不依人」。这不是我的规矩,这是老佛爷的规矩,大家要原谅。我是对法不对人,没有办法绕过弯子去。为什么几千年以来「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为什么佛讲《法华经》《楞严经》时无量的修行人当场成就?为什么慧远大师等个人庐山结庐念佛百分之百往生?为什么我们现在传《法华经》《楞严经》,所到之处成就到所到之处?无非是真理不可战胜!我有一个弟子发信息给我:「师父啊,你骗我终于把我骗得见性了!」很简单,是不是?我们走到哪里,不管你有钱没有钱,都要让你们来成就,路途远的还可以发路费,这是真的。下面解释「经」字。这个「经」字是一切经典的通题,前面的「佛说阿弥陀」是别题。「经」字是由印度语翻译而来,因为没有佛经时中国就有《儒经》呐、《黄帝内经》呐……所以按照中国的「经」字来翻译印度的那个「经」的意思。「经」字,梵语为「修多罗」。印度有一种树叫贝多罗树,树叶很大很结实,不容易毁坏。据说当年一部《法华经》用树叶串起来有八里路长!我们要感慨前辈菩萨的劳动成果,那么多经典变成树叶整理起来,保存几百年再翻译过来,谈何容易啊!那么这个「经」字当初翻译为「契经」,后来为了图省事,只用一个单字叫「经」,但仍然要按「契经」来解释。「契」就是上契诸佛智慧,下契众生根机。通过这个「契」,通过这个「经」,把佛法僧、万法万相连持为一个本体,即佛、即法、即僧、即经、即万法。所以「经」就好像一座桥梁,好像一根纽带,把万法连持为一个本体。那么历来经家往往从「贯摄常法」这四个不同的角度来解释「经」字。注意,从每一个角度理解,我们都能开大智慧。首先讲「贯」。方便法来解,如果我们讲一句话不连贯的话,人家会感到莫名其妙。比如说「我要吃饭」四个字,你不能变成「饭吃要我」。写一篇文章,必须要连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你比如说,「礼拜天,我跟老爸去看打篮球,来到了游泳池,里面人满满的,真美啊!」这篇文章老师会不会给你打分?给你打叉重写,是不是?不要看成是讲笑话,从方便法来理解究竟法才能契入。所以树叶上写的字,能不能搞颠倒啊?不能。那么作为佛经来讲,可以说三藏十二部经都是在讲行善积德,就跟我们讲话写文章一样,中间一点点不含糊的,那也叫贯;如果三藏十二部经讲我们行善能够得福报,行恶要得罪;一会又讲行善能得恶报,行恶能够成佛,这是不是颠倒了?三藏十二部经不能颠倒的,这叫「贯」。可是到了《法华经》《楞严经》一反常态。佛法的真谛不是善不是恶,就是讲一个「真」。《楞严经》讲,但有言说(指自然、因缘之法),都无实义;《法华经》把其它诸经判为「诸法戏论之粪」39,是不是不贯呐?而正法只讲真实。是非好坏善恶、佛菩萨、魔鬼妖怪、牛鬼蛇神、泥巴瓦块统统都是我,统统是一尊佛,统统是一个念。很奇妙的是,通过不贯而独尊于《法华经》《楞严经》,等我们真正明白「三藏一心」以后,反而统统都贯起来了。原来判为戏论之法的那些三藏十二部经是不是统统都是《妙法莲华经》呐?妖魔鬼怪、泥巴瓦块是不是统统都是《妙法莲华经》?三藏十二部经由贯到不贯,再由不贯到一贯一切贯。所以当初讲的贯是不是方便说?再后来讲不贯,在讲不贯的同时把一切的是非好坏是不是已经统统贯起来了?有没有心外之法呀?这就是圆顿大法——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40。这个「贯」是不是「契」啊?注意,佛法不坏世间法。你不要说儿子没有考上大学,就跑去问老师说:「印广法师讲的,错的也是对的,你怎么不给我儿子上大学啊?」我们的智慧无所不包,这个心既能高贵也能愚痴。如果它只能高贵,只能聪明,不能愚痴,它妙不妙?不妙。它可以各种各样地变现,既可以像孙悟空一样,几根毫毛一吹,变来无量的孙悟空金箍棒;也可以一念变现出无量的诸佛菩萨、天人鬼畜。「摄」。我讲话的形相、内容通过摄像机都可以保存,再向外传播。我们那个一精之明是不是专门在摄?一精之明就是摄像机,摄了以后再加工加工,就变成十法界花花世界。凡是佛所讲之经,一定能为众生之所摄受;凡是众生,也一定皆能为佛所讲之法摄受。为什么?因为「经即是众生,众生即是经」。无非把这个心结打开,感应道交为一体。我们都在变化,无而忽有为「变」,有而忽无为「化」。变化变化,既能往上也能往下,往上成佛成菩萨、成阿罗汉,或者成天,往下成人、成鬼、成畜生,乃至下地狱,都是「从法化生」。我们搞名闻利养是不是法?那叫世间法。世间法是不是佛法?不在于谁高谁低,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是各从其事,各随所愿,各取所好。你愿意做鬼你就做鬼,你愿意做佛就做佛。如果我们这个心只能做佛不能做鬼,这个心妙不妙啊?不妙。你如果不能做鬼的话,你也不能做佛。一个人连做坏事都不会做,他能不能做佛事啊?不在于你做不做,愿不愿做,只在于你能不能,你必须有这个能力。我经常碰到有些人说:「师父啊,我老是习气很重,烦恼心很重,怎么办?」我说,「怎么办?这是宝啊!烦恼就是菩提!」不会生烦恼的人,能不能转菩提啊?明白「如来藏」的道理,烦恼不知不觉地就转为菩提,这是许多人的共识。有些同修讲:「师父,我现在不知怎么搞的,我想恨人都恨不起来。」我跟他逗着玩儿:「恨不起来?我教你办法,咬牙切齿地说,我就要恨你,我就要恨你……」他讲:「不行啊,还是恨不起来啊!」为什么?他明白道理以后,心地亮堂了,自然而然化解了。不明心见性的人,你再对天发誓:我一定要克服什么什么毛病习气——我跟你讲,你克服不了的,万万万分之一这样的人是有可能,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人克服不了。唯有明心见性之人,他想克服也克服,不想克服也克服,他没有办法不克服,就是讲的想恨都恨不起来,想生烦恼都生不起来。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一个月之内,你们检验一下自己的心态改变了没有。要不然你怎么样苦修——哪怕一天念十万声阿弥陀佛、到处去朝山磕头、拜山开光,你不是真用功。这是文殊菩萨讲的,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要想成佛,除了明心见性,除了修楞严大定,没有第二条路可走,没有第二个门可以进。佛也在摄,菩萨也在摄,天也在摄,人也摄,鬼也在摄,名闻利养也在摄,我看你往哪里摄。没有哪一法不是经典,没有哪一个人不在修行,只是往哪个方向修的问题,只是摄受哪一个法的问题。《法华经》再三讲,要亲近善知识,远离痴眷属;要跟修大法的人做同修,跟小法的人不可以往来,不可以在一起吃饭,不可以在一起说话,不可以在一起走路41,防止你给别人摄受过去,是不是?你跟善知识,只会被善知识所摄受。注意,这个「摄」是不是还在讲「契」啊?「贯、摄、常、法」这四个字没有哪一个字不是哪一个字。这叫「次第圆融」。「常」,是时时事事处处。老佛爷当年在世,一场法会成百千万亿的众生成就,是不是啊?我们现在要恢复当年传法的气氛,受持《法华经》《楞严经》的菩萨,任重道远呐!不可以有一点点含糊!这次过元旦我给弟子们讲了几句话,「如来家业路方长,汝辈星夜须兼程」。把这句话记下来,要明确我们肩上的担子。这个「常」,叫念念在道,依佛教诲,须臾不可懈怠。我们不忍心浪费宝贵的时间精力,不可以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不可以三心二意。为了教化众生,你东奔西走,南征北战,功德无量;为了成就自己,你东奔西走、南征北战,越走越糊涂,你到时候哭都哭不出眼泪来。要明白,没有明心见性,不可以乱跑,这是祖师大德的教诲,包括去拜佛、看师父,都不允许。在祖师大德的教法里,你去看他,「你来干什么?」弟子满面春光,「哎呀,我想师父,我来看师父嘛!」祖师眼睛一瞪,「给我滚!回去用功!」是不是?你去教化众生可以,但是必须明心见性,你在哪里都不会被境界所转。那么对于佛经而言,这个「常」还有特别的含义——凡是诸佛如来金口玉言,由后来的菩萨们所整理的经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作任何的改变。不可以加一个字,不可以减一个字,不可以改变一个字,更不用说一段话,否则佛法经典就失去它的信用。佛经里的任何一个字都是无价之宝,无价之宝就是无价之宝。什么都不足以喻其之贵。谁胆敢改变一个字,大逆不道!即使错的,有问题的,也只有保持原貌。那么有些经文里确实一些章句、一些段落、一些名相概念用现代的语言风格、语言规则没有办法理解,怎么办呢?佛法里有通融,叫作「存疑」。这里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由于后人在传承的过程中,无意当中造成了些漏字、错字、改字的现象;第二种情况属于古今语言风格之差异,彼国与此国民族传统的文化之差异,造成了一些别扭。在这里涉及到一个外道谤法的问题。现在都还有人讲,佛经不是佛自己的手笔,是后人整理的,怎么可以相信呢?而这样的人往往最后都是耍无赖。而大乘法在我们这个国土可以说从儒家开始,从汉唐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气氛。儒家的「忠君爱国、孝父孝母,善待一切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之人幼」的思想,是不是大乘佛法的影子?乃至孙中山「天下为公」,更不用说毛主席「为人民服务」,马克思恩格斯搞「共产主义」,都是大乘佛法的气氛。过去一些革命先烈如果不是菩萨再来,那他是谁啊?所以在大陆传承大乘法也是佛力加持,我们不能把本土的珍宝丢掉,反而去捡人家的垃圾。要当心,不要被境界所转呐!不要迷惑颠倒啊!而且我们还要向全世界把这个正法传播出去,这就要靠诸位的共同努力。将来不是我们到台湾,不是我们到美国、到印度去请法,而是台湾、美国、印度都要到我们这里来求法,否则我们对不起如来家业。这个局面我相信很快就会形成,很快!这十来年以这样的速度发展,是古今中外之所罕见。那么对于外道的这种怀疑、误解乃至诽谤,我们有必要澄清两个重要的事实。佛在世时确确实实没有留下一个字,为什么不留啊?我是最近才悟到这个道理,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我大概在年讲《心经》,开始印光盘,有位菩萨说:「你讲的《心经》太妙了!我看了以后,五六个晚上没有睡着觉!」讲老实话,我并没有认为我讲的经怎么好,在她的提醒之下,我就来看光盘,看了以后我感慨万分!我当时就悟到,如果我打成草稿来讲经,绝对讲不出那种境界。从登台讲经第一天开始,我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草稿,我就是这么讲,这是什么道理?这样讲课的时候,我是不是往里面想?逼着我们的心回光返照往这里(气球手套的空心)看,往这里一看就好了。释迦牟尼、阿弥陀佛的东西是不是全部在这里(手套空性)啊?这叫自性流露。如果念讲稿往外看,你就被文字所执着,这是老佛爷的智慧。为什么有些注解的文字非常非常优美,朗朗上口,思维逻辑非常紧凑?他把心用在作文章上,法讲得很好,但你不容易领会;而我们往往讲课的时候,有时候难免还丢三落四。要悟这个道理啊!不可以着文字相,我想佛就是示现这个法。以佛的智慧和神通,他不需要动笔,一个念这些经卷就飞出来,是不是?乃至年之前,2年之前就可以把秦朝用布写、汉朝用纸写……把这些经本全部现出来;乃至我们现在的经书他都可以提前放在这里。既然他能现却不现,是不是懒惰呢?是不是佛吝法,怕便宜了后人呢?统统不是,这就是表法。像这样的讲法,每一个人都能讲。你不要以为我这个人很有智慧,其实我是最傻的。我原来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我那个师兄(爱人)经常指着我的鼻子骂:「你这个东西呀,七岁儿童的智力都没有啊!」我女儿变本加厉:「嗯?七岁?我看爸爸三岁小孩子的智力都没有!」这是真的!讲经说法与文化高低,与怎么怎么聪明没有绝对的关系。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变成你自己的语言,你随便怎么讲。这是佛规定的,叫「依义不依语」。你把意思讲明就行了,不一定要语言多么华丽优美。弘扬正法,每一个人都能够如数家珍呐!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这本经。《法华经》《楞严经》讲什么?讲人怎么来的,鬼怎么来的,泥巴瓦块怎么来的……你一听还不就懂?把这个道理讲明白,你的功德有多大,知道吗?说了你可不要害怕!这是佛讲的——你能讲一句《法华经》,胜过太虚空级的大法师——可不是世界级不是地球级,而是太虚空级的大法师——站在最高的一层天,对普天下无量的众生讲无量的经典,而且把这些人都成就了阿罗汉、辟支佛,他的功德没有你讲一句《法华经》的功德大!你读《法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的偈颂就知道42。有没有哪一个人不能讲一句经啊?如果有的话你现在留下来,我把你教会了再回去,就这么简单。讲一句经都这么大的功德,先把这份功德捞到手再说。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是不是很滑稽啊?在佛法里讲啊,聪明反被聪明误,老实人得大利益。聪明人能讲三藏十二部经,但他不明白「如来藏」的道理,祖师大德讲,那无非外魔邪说43!许多人明白以后,倒吸一口凉气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跪在那里哭:「过去修了几年几十年我都白修了,修了无量劫都是白修了!」这叫石破天惊。那么,这两个重要的事实必须要讲清楚。虽然讲经要自性流露,可是佛走了以后,谁能生生世世代佛传法?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才把佛所讲的经典用文字记录下来,是不是?但是非常慎重,由摩诃迦叶主法,五百大阿罗汉参与,阿难尊者登台,一字一句把佛在四十九年所讲之法说出来,经五百人举手表决,百分之百举手方为通过。只要有一个人对一句话一个字提出不同意见就必须修改。古今中外,有哪一个国家、哪一部经典、哪一篇文献像我们佛法这样慎重其事啊?那么佛法传到中国来怎么样呢?同样如此。佛法的传承跟其它宗教不一样,它是由汉朝皇帝礼请而来。后来结集翻译经典,也是仿照当年印度菩萨整理经典那种方式,皇帝任命当朝宰相或者新科状元组织全国有进士学位以上的人才,包括高僧大德,组成一个几百人的译经道场,一主二副,由梵文译成汉文,三个人通过,提交大会通过,然后由皇帝批准进入藏经阁。我们现在看到有乾隆版的大藏经,就是乾隆皇帝亲自审批过的。这里要点明:在清朝乾隆皇帝之前,对出家人规定很严格,首先必须有进士以上的学位你才能出家(进士学位在封建社会是最高的学位,当了进士就有官做,起码是七品县官),不光是文采要好,品德也要好。要经过左邻右舍街坊来评议,你这个人品好不好,再经过官府审批,报到皇帝那里,皇帝再发出度牒,这个人方可出家。所以乾隆皇帝做了一个好事,也做了一个坏事——不管有文化没文化,只要谁愿意,都可以出家。好处呢,使许多正直善良之人能够进入出家队伍;坏处呢,也使一些下九流混入僧团。凭良心讲,社会上那些人呐,他哪看得起出家人!有些人跟老婆离了婚,竟然还不允许她出家。为什么?丢他的门风。有些人宁愿让儿子去当强盗土匪,也不愿他出家。这个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出家人内部确实有那么一些人莫名其妙的,他不是真修行。那作为在家人要调整一种心态,你不要管他是真出家还是假出家,你都要把他当成菩萨。他即使假出家,以此因缘,他也能生生世世出家。他造业,他受报。从这两个缘起,我们应该坚信:佛经一定是诸佛金口玉言,不要有任何怀疑。至于讲经说法要离开经本自性流露,但我们也不要执着。一开始学习登台讲经,你必须要备课,这要有一个过程。《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那个光盘,现在好多人都能讲,脱口而出,不用讲稿。你把《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这个光盘两个小时给人家讲完,你等于讲了一部《法华经》,等于讲了一部《楞严经》,那就是精华。你讲一句《法华经》都不得了,何况你能系统地把「如来藏」的道理讲出来!你功德无量啊!佛在《法华经》讲,你为一个人讲一句都有那么大的功德,何况你为几个人讲许多句?更何况听你讲经说法面对的还有天人鬼神大众44?第四个字叫「法」,带有规范之义。凡是佛讲的经论和戒律,我们都必须依教奉行,不可以违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成佛由法化生。那么在有些小的规范处,在佛法里允许通融。比如,佛在世时规定出家人只准穿三衣,你有第四件衣服,就必须在十五天之内供养给别人,否则就是破戒;这是为了破除出家众的贪心。像这个规范,在我们这个国土就不好施行。你现在只穿三件衣服,都冻成冰棍一样了,谁还修行啊!作为大乘菩萨修行法,不同于小乘,论心不论事。但是有两种倾向要防止。一种是用小乘心态来看待大乘修行。因为大乘人修行不像小乘人那样规规矩矩、战战兢兢,走路都不敢东张西望,不敢看到前面第四步,走路都怕把蚂蚁踩死了。这是一种情执,他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楞严经》讲的「想升情坠」。另外一种倾向呢,防止大乘人自以为明心见性,错用了心。既然是论心不论事,那吃肉喝酒怎么样长怎么样短他都无所谓。恶心持法,罪加一等!连小乘的戒律都不知道遵守,你还叫明心见性吗?「一戒一切戒」,是把这种戒律与我们的智慧圆融一起,在佛法里叫「道共戒」「慧共戒」。戒在定中,戒在慧中。那么,受持小乘法不能成佛,不能往生;如果小乘法都不能受持,连做人都没有你的份;乃至做鬼做畜生都没有你的份,你下地狱。对于佛法绝不可以断章取义。这里涉及到一个很敏感的关于假密宗修行人吃肉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讲清楚,可能会使不少同修误入歧途,乃至谤法谤僧。现在有许多人很潇洒,特别是一些所谓修密宗的人——我们照样吃肉,照样吃鱼,照样过夫妻生活,照样成佛45……真可怕呀!而密宗吃肉确有其事。那是在一千多年以前,佛的弟子们由于国内政局的动乱,逃亡到西藏。当初佛弟子与西藏各宗派进行沟通,有一个教派基本上能够接受正法,但是吃肉不能改,所以当时佛弟子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西藏属于高寒地带,没有足够的动物脂肪,不足以抵抗寒冷;第二,西藏只长草不长五谷杂粮,长了草喂动物,人只有依靠肉食为生,在当时的西藏想到内地搞粮食谈何容易?除了少数王宫贵族,要平民百姓吃到五谷杂粮,那比登天还难;第三,西藏人死了以后用特殊的葬礼,讲了以后叫你毛骨悚然,他们实行天葬——人死了以后,拿到荒郊野外,由天葬师剁剁砍砍,砍碎了以后让秃鹫或者其它鸟类、兽类吞食,也就是说当生债当生了;第四,佛法在印度已经遭到灭顶之灾,如果在西藏再不能传承下去,佛法不就断种了?所以综合考虑,这个命还要保住。由于这四个方面原因,谈判达成共识,可以吃肉;但是,到内地不可以。可现在内地呢,不仅发现一些所谓的密宗和尚吃肉,乃至所谓修密宗的居士们也在吃肉,还大言不惭!这个问题要引起我们重视,这可不得了啊!这会伤害你生生世世46。今年五月份我有幸会见了龙称法王,龙称法王在没有见面之前就已经把《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等一些光盘研究过了。我在扬州讲《法华经》时问他:「密宗讲的法王、活佛,是怎么回事啊?」龙称法王讲:「我们藏族人讲法王、活佛,就是你们汉人讲的住持方丈。第五尊法王还没有出世,是弥勒菩萨呀!我这个法王是继承我舅舅的,他原来是方丈。」其实,哪一个宗派团体都有出类拔萃的先进模范、正人君子,也不可避免有些败类。真正的密宗,是最上乘的修行法门。明心见性以后,还要是八地以上的菩萨你才有资格进修,七地菩萨都只能做旁听生。对于修密宗的人,我们从来不赞叹,也不敢诽谤,我们不知道他是什么根机。有一位上师就讲我前世是修密宗的,我说我知道不是这个根机,我没有办法修,你不要恭维我。因为这是人所皆知的问题,我也没有办法绕弯子绕路走,遇到这些问题我只有硬着头皮迎难而上,要不然我对不起三宝,对不起如来家业,对不起修行人。人的心态是可以调整、可以改变的,一旦彻悟了,你会为如来家业奋斗到底,义无反顾。?注:24.《法华经·譬喻品第三》:若有闻者,随喜顶受,当知是人,阿惟越致。25.《法华经·法师品第十》: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26.《法华经·法师品第十》: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广演此经。27.《楞严经·卷三》: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28.《楞严经讲义·卷二》古德有云:见、闻、觉、知,无非妄想。此约六识言。又僧问善知识:如何是佛性?答曰: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嗅香,在舌尝味,在手执捉,在足运奔。此约六根言。识性虚妄,故名妄想;根性真常,故称佛性。古来宗门祖师,多从六根门头,接引学人,擎拳竖指,令向眼根能见处荐取;振威一喝,令向耳根能闻处荐取;木樨香否?令向鼻根能嗅处荐取;这个滋味如何?令向舌根能尝处荐取;当头一棒,令向身根觉痛处荐取;不思善不思恶,令向意根正恁么时荐取。这等见、闻、觉、知,即本经所显的,为如来密因,亦即二根本中真本,亦即四科七大中,如来藏妙真如性,所应取为本修因者。29.《法华经·方便品第二》: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30.德林老和尚:我们近代有位圆瑛法师,宁波天童寺的。天童寺也有禅堂。有一天他在禅堂里坐香,坐香止静后,好个禅堂的门是关着的。圆瑛法师在静中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很急,他就从座位上下来,出了禅堂。出了禅堂后,他忽然想起来,这禅堂的止静门是关着的,我是怎么出来的?再想回去,回不去了,门是关着的嘛!这是怎么回事呢?空和色也就在这一念之间,当他出去的时候完全忘掉了这个禅堂,忘掉了这个门,也忘掉了自己的这个身体,忘得干干净净,于是他就出去了,没有一点障碍。等他心里一起念,这个念头一起,想这个禅堂的门是关着的,我怎么出来了?那就回不去了。为什么呢?他这个心里有了一个禅堂,有了一个门,还有了一个我,于是便有了障碍,这就叫做一切唯心造。那个门是色,色其实也是空。我们人有分别意识,在意识中这个墙壁是不能通的,这个门是不能通的。你认为不能通,他就不能通啊。在这一点上,我们就不如鬼神,鬼神他就能通过。31.《楞严经·卷五》,二十四圣各陈所修圆通法门。入手之处,无非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再加上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观音耳根圆通法门在下一卷单独陈述。32.《楞严经·卷八》: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33.《般若心经讲义》(圆瑛大师·著):了知色空相即,平等一如,则念念度生,实无众生可度,时时求佛,不见佛果可求。此则超越菩萨,顿登佛地,而到究竟彼岸也。色蕴一法,能作如是观,其余四蕴,应念圆明,势如破竹;第一节已破开,别节自易。故下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五蕴若空,五浊自超。只在吾人一念观心为主耳。34.《法华经·法师品第十》: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35.《法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复倍上数。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36.《法华经·法师品第十》:药王,在在处处,若说若读,若诵若书,若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37.《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尔时善慧菩萨,功行满足,位登十地,在一生补处,近一切种智,生兜率天,名圣善白。为诸天主,说于一生补处之行,亦于十方国土,现种种身。为诸众生,随应说法。期运将至,当下作佛。即观五事:一者,观诸众生熟与未熟。二者,观时至与未至。三者,观诸国土何国处中。四者,观诸种族何族贵盛。五者,观过去因缘谁最真正应为父母。观五事已。即自思惟。今诸众生。皆是我初发心以来所成熟者,堪能受于清净妙法。38.《念佛人的一百种果报》(慈云灌顶大师·著):一、为五欲故,发心念佛,地狱界也。二、为名利故,发心念佛,饿鬼界也。三、为眷属故,发心念佛,畜生界也。四、为胜他故,发心念佛,修罗界也……39.《法华经·信解品第四》: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诸法戏论之粪,我等于中,勤加精进,得至涅槃一日之价。40.《楞严经讲义·卷十九》:欲修真三摩地者,但向耳门,反闻照性,即是首楞严王,如幻三摩提,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故名为真。由耳门下手,可以直诣如来大涅槃。从因至果,中间经历,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不落支歧。41.《法华经·安乐行品第十四》:云何名菩萨摩诃萨亲近处?菩萨摩诃萨不亲近……又不亲近求声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不问讯。若于房中,若经行处,若在讲堂中,不共住止。或时来者,随宜说法,无所希求。42.《法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若立有顶,为众演说,无量余经,亦未为难。若佛灭后,于恶世中,能说此经,是则为难。。。。。。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令诸听者,得六神通。虽能如是,亦未为难。于我灭后,听受此经。问其义趣,是则为难。43.《达摩大师血脉论》: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魔家眷属,不是佛家弟子,既不辨皂白,凭何免生死?44.《法华经·法师品第十》: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45.《楞严经·卷六》: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46.《楞严经·卷六》: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sbc.com/yfxbjys/200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