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排卵药物常用于辅助生殖治疗,如何选择药物、剂量和个体化治疗是关键。本文现将常用促排卵药物的作用机制、用法和适应证等总结如下:
图1.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一、枸橼酸氯米芬(CC)1.作用机制:CC为非甾体类雌激素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抗雌激素效应和较弱的雌激素作用,它能竞争性结合下丘脑细胞内的雌激素受体,解除雌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抑制,刺激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释放,促进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分泌,促进卵泡生长发育。
CC常作为诱导排卵的首选药物,促排卵有效性约80%,但妊娠率仅35%~40%。其主要原因是CC局部抗雌激素作用使宫颈黏液稠厚不利于精子穿行,并影响子宫内膜发育,虽有优势卵泡(超声提示大小超过10mm,而不超过18mm的卵泡)生长但子宫内膜过薄影响受精卵着床。
CC与雌激素(与克罗米芬同时开始使用,1mg/d口服至卵泡成熟排卵)同用,可以减弱其对子宫内膜的影响。
2.用法:自月经周期的第5天开始服药,每日口服50mg,共5日。患者在治疗后有排卵但未受孕可重复原治疗的疗程,直到受孕,或重复3~4个疗程。若患者在治疗后无排卵,在下一次的疗程中剂量可增加到每日mg,共5日。个别患者药量可达每天mg时,才能排卵。
3.适应证:治疗无排卵的女性不孕症患者,适用于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者,是多囊卵巢综合证(PCOS)一线促排卵药物;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测试卵巢功能;探测男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异常;治疗因精子过少的男性不育。
4.禁忌证:原因不明的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肝功能异常、精神抑郁和血栓性静脉炎等禁用。动物实验有致畸作用和胎儿毒性,孕妇禁用。
5.副作用:较常见的副作用有肿胀、胃痛、盆腔或下腹部痛(卵巢增大或囊肿形成或卵巢纤维瘤增大、较明显的卵巢增大)。
二、来曲唑(LE)1.作用机制:LE是第三代高选择性芳香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芳香化酶,阻止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使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解除雌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抑制作用,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排卵。同时它还可以阻断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有助于雄激素在卵巢泡内聚集,增加卵泡对FSH敏感性,促进排卵。
2.用法:自月经第2~6日开始使用LE,起始剂量为2.5mg/d,连用5天;如卵巢无反应,第二周期逐渐增加剂量(递增剂量2.5mg/d),最大剂量为7.5mg/d。除此之外LE可合并促性腺激素使用,增加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降低促性腺激素用量。
3.适应证:(1)主要用于PCOS患者,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LE诱导排卵患者的活产率、排卵率和单卵泡发育率优于CC,多胎妊娠率低于CC,出生缺陷无统计学差异,因此LE有可能成为PCOS一线促排卵药物;(2)其它:对不明原因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I期或II期,LE的疗效尚不明确。
4.禁忌证:对本药过敏者、绝经前妇女、严重肝功能损害者、哺乳期女性和儿童禁用。
5.副作用:恶心、头痛、骨痛、潮热和体重增加等。
三、促性腺激素(Gn)1.分类:天然促性腺激素包括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尿源性卵泡刺激素(uFSH)、尿源性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uhCG)等。基因重组的促性腺激素包括rFSH和rHCG等。
2.用法:自月经周期第2~6日开始,推荐hMG或FSH起始剂量不超过75IU/d,隔日或每日肌肉注射;应用7-14d卵巢无反应,逐渐增加剂量(递增剂量为原剂量50%或l00%),如有优势卵泡发育,保持该剂量不变,如应用7d仍无优势卵泡,继续递增剂量,最大应用剂量为IU/d。除此之外Gn可合并LE或CC使用,增加卵巢对Gn的敏感性,降低Gn用量。
rLH可以应用于低Gn、卵巢反应迟缓、年龄较大的患者,配合其它Gn诱导排卵。hCG一般用于对成熟卵泡(卵泡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达15-30mm,卵泡内呈无回声区,边界清晰,部分可见卵丘)的触发排卵,-00IU注射,一般给药32-36h内发生排卵,建议患者注射后次日和第三日同房。
3.适应证:(1)主要用于下丘脑-垂体中枢性排卵障碍患者;hMG作为中枢性排卵障碍的首选用药;建议在诱导排卵时给予雌孕激素序贯治疗预处理。(2)PCOS:Gn作为PCOS二线促排卵药物,应用于CC抵抗的患者。(3)还应用于黄体功能不足;因排卵不良导致的不孕;其它不明原因不孕症。
四、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
作用机制:控制性卵巢刺激(COS)的目的是获得多个卵泡发育,从而获得多个卵细胞,得到更多的可供移植的胚胎,提高妊娠率。因为提前发生的LH峰对卵子和胚胎质量有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妊娠率。
GnRHa能有效地抑制垂体功能,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处于低下状态,避免了由于多个卵泡发育引起E2升高而发生过早LH峰,改善获卵率、受精率、种植率以及妊娠率。
根据GnRHa与受体的不同作用方式,可分为GnRH激动剂(GnRHagonist,GnRH-a)和GnRH拮抗剂(GnRHantagonist,GnRH-A)。根据GnRHa开始使用的时间不同可分为长方案,短方案和超短方案。
五、常用的促排卵的辅助药物口服避孕药
利用雌孕激素对内源性FSH及LH的负反馈抑制作用,改善卵泡发育的同步性。主要用于调节月经周期,选择促排卵开始的时间。主要用于月经不规律、卵巢功能性囊肿、卵巢高反应及GnRH-a长方案前的预处理。
常见的用法:促排卵前1个月经周期3~5d开始口服避孕药1片/d,用药2ld。
二甲双胍
具有降血糖降胰岛素作用,能减轻胰岛素对LH的刺激而降低LH/FS比值,改善激素紊乱,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排卵。主要用于治疗肥胖或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
目前常用的口服剂量是mg/tid,可根据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调整用药剂量,糖耐量异常和胰岛素抵抗改善后再进行促排卵治疗。
虽然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早孕期服用二甲双胍增加子代畸形的发生率,但仍建议确妊娠后停用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最常见的是胃肠道反应,餐中用药可以减轻反应。二甲双胍最严重的副作用为肾功能损害和乳酸性酸中毒,所以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肾功能。
溴隐亭
是治疗泌乳素(prolactin,PRL)腺瘤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代表药物,能够降低血PRL水平,从而解除高泌乳素血症(HPRL)对GnRH脉冲式分泌的抑制,恢复排卵。溴隐亭是大多数PRL腺瘤的首选治疗药物。
血PRL水平高于正常值建议口服溴隐亭,一般从小剂量开始使用,1.25mg/bid餐中进服,若连服3d无不适可增加剂量为2.5mg/bid,能够适应以后可加量至每日3~4次,根据血PRL下降情况调整最佳剂量。
3个月为1个疗程,PRL水平正常后可停药。研究表明溴隐亭在妊娠期的使用无致畸作用,但一般建议一旦妊娠确立后应停止使用,所以服药期间应采取避孕措施。
六、诱导排卵取消标准诱导排卵时有3枚优势卵泡(卵泡直径≥14mm),建议取消周期治疗。
七、使用促排卵药物的常见并发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多胎妊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乳腺癌和卵巢癌等。
总之,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对促排卵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促排卵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和用法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合理选择促排卵药物和方案,避免促排卵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不孕症的治疗效果。
编辑:高瑞秋
今日问题PCOS患者,在雄激素过多的情况得以纠正之后,促排卵疗法才会有效,降雄激素首选什么药?最好的白癜风治疗方法白癜风初期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