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寬謙法師談心經一性空清涼月

治白癜风好方法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66445.html

  

为什么叫做性空?

這個空,它是一個否定的符號。我們讀經典,尤其讀般若經典,最難懂的就是否定式符號。心經才二百六十個字,三歲的小孩都能夠背,但是能夠理解它的人到底有多少?我們卡在很多否定符號無法理解?「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一直不斷地出現空。然後「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有很多的無。不僅無,又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四聖諦講苦集滅道,但是《心經》卻講無苦集滅道。這些無字,就叫做否定式的符號,不只是「空」,包括「無」,包括「不」,乃至包括「非」,這些否定符號困擾著我們。

在《心經》「非」字倒是沒出現;但是在《金剛經》裡面經常出現。佛陀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為什麼叫做非相?這幾個字眼都充滿了否定的符號,若見諸相,諸相其實是表相,是一合相。非相在講性空,只要是否定式的符號,我們就要想到它講的是法性。

  

佛陀所說的法,我們把它尊稱為佛法,那是因為法由佛陀所宣說,就尊稱為佛法。學佛其實是學佛陀教導我們的法則——生活的法則、思想的法則、行為的法則。以法則來說就會發現,原來這些法則會有它呈現出來的現象,但是還有更深沉的,叫做法性;一個叫做性,一個叫做相。

相亲喻

  

如果你想要介紹兩個人相親,那麼一定會問這個男眾的長相如何?

第一個最關心的是長相:是高的?還是矮的?胖的?還是瘦的?女眾這邊也是;男眾女眾都是這樣關心長相。從相來講,先作介紹;然後是他的身世背景,還有種種的現象。但是很多人卻說,長相沒有關係,他長相如果差一點,但是非常忠厚,非常老實,非常可靠,我們就可以遷就,忠厚老實可靠,這是屬於個性的部份。個性的部份,是深沉一點的部份,不見得從外相可以看得到的。

  

所謂的性講得深,性就是法則。我們用透視法來看,看它裡面組合的因緣狀況,這位男眾雖然長得不怎麼樣,但是他非常溫文儒雅,個性非常溫和,非常老實,這是深的部份。他的老實能拿出來量量看,到底有幾兩重?他的溫和到底有幾斤重?有沒有辦法如此去量呀?這是沒有辦法的。現象都比較是可量的,個性部份是比較困難表達的,但是他又是存在的。但在個性上還是會變,他的老實忠厚可靠,如果那一天,發生了一件比較特殊事情的時候,他不盡然都能夠堅持得了。有的人非常溫和,從來不發脾氣,並不表示他永遠不變地不發脾氣,在特殊的狀況,他有可能發起火來的。但是這個是屬於比較深沉的部份,就是個性的部份。

 

人有個性,所有的東西,也有它的特性,金有金的特性,銀有銀的特性,銅也有銅的特性,所以它們才會呈現出不同的長相來。因為它們有不同特性的關係,它們的延展性、熔點、沸點,這些都不一樣。但是在表面的現象都看不出來,我們很難去想像,這些金屬看起來明明是堅硬的東西,怎麼也可以把它熔成液體來鑄造?它的特性會跟熔點、沸點都有關係。這樣的特性比表相講得更深一些,所以在特性上面講得深。但是所有一切最深的特性在那裡?就是所謂「性空」的特性。

细胞喻

     

不管是有情的眾生,或者無情器世界的物質,它們都有共同的特性,叫做性空。

甚麼叫做性空?我們說這個空,是一個否定的符號,否定性的存在。甚麼是性的存在?其實就是自性的存在。當講到自性的存在的時候,就會覺得好像我們曾經接觸到所謂自性之類的。比方參禪打坐,也說應該要把我們的自性能夠顯發出來。現在所指的不是那個自性,而是指般若裡面對自性的定義,非常清楚的有三個特質:第一個,如果具有自性的話,它可以是單獨的,具有獨存性、單一性、單獨性。第二個,如果具有自性的話,它會有個特質,就是它不會變。第三個,如果具有自性,它是實有的,是可主宰的。如果這裡面的任何一個是具有自性的話,它就必然要合乎這三個特質。

  

自性的定義清楚之後,我們再來找找看,是否找得到這樣的特性?想想在我們千千百百萬萬的細胞當中,有沒有哪一個細胞可以不生滅?有沒有哪一個細胞可以單獨存在,可以不變的存在,可以主宰性的存在?永遠不斷地就是要恆常在我們這個身體裡面,哪一個細胞可以如此?

  

哪一個臟腑能夠如此?我的胃很好,好到不受旁邊臟腑的影響;我們的胃,會受影響的!如果肝不好,就影響了胃;胃不好,影響了肺;影響了這個,影響了那個。中醫有中醫的體系,如果肺不好,就影響了皮膚;肝不好,影響了眼睛;心臟不好,影響了舌頭之類的。當然我們不是學醫的,不是那麼的準確。但我們的五臟六腑會相互影響的,臟腑本身能不能獨立存在?能不能不變的存在?能不能主宰性的存在?這是沒有辦法的!

般若性空清楚明白,顯現的現象非單一、不變、主宰、實有性的存在,顯相性空,朗朗如清涼月!

文后福利:欢迎收看宽谦法师《心经》视频第一集之一视频开示

卡尔加里中道佛学会年度春季课程简介

1.中级课程:《摄大乘论》年3月16日开始,每周五晚7:30到9:30。

《摄大乘论》是唯识学的主要基本论典,是从转染成淨实践的立场,统摄大乘佛法的一切。

2.初级课程:《阿含经导读》年3月18日开始,周日晚7:00到9:00。

《阿含經》(梵文āgama)是“輾轉傳來的聖教”之意,即自佛陀及其聖弟子們處傳來之教。它是佛教的原始聖典。《阿含經》是佛陀根本思想及言行的最早記錄。它記錄了佛以人的身份教化人間弟子,教導弟子們如何觀察世間和身心的無常,進而斷煩惱求解脫。其內容包含了佛陀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實踐的方法綱目等。從經典史來看,被公認爲是最早結集成的經典,也是闡述佛教根本教理的聖典。因此,可以說是所有學佛者必學的經典。如源法師以其浸淫佛法二十多年的研究心得,根據《清淨道論》以增上善學、增上信學、增上戒學、增上定學、增上慧學、正解脫學等六學,系統次第地講解教導,以期學員們能藉由《阿含經》的學習,一窺佛法的精妙,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

中道佛学会上课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sbc.com/yfxbjzd/21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