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患者,女性,36岁。停经3个多月。
现病史:LMP约年1月初,停经40天时就诊,查尿妊娠试验阴性,肌注黄体酮20mg/d,共5天,无撤退性出血,无头疼、视力异常等不适。年4月12日查性激素六项:FSH4.mIU/ml,LH1.mIU/ml,E.80pg/ml,P0.ng/ml,PRL63.ng/ml,T19.ng/ml。子宫内膜厚0.3cm,后复查PRL75.1ng/ml。
头颅核磁提示:蝶鞍扩大,其内见类椭圆形异常信号区,T1W1呈高信号,大小约2.1cm×1.7cm,正常垂体明显受压,鞍底骨质未见明显塌陷。请问老师下一步怎样治疗?
明玥太原市妇幼保健院李艳老师解答:
一、高催乳素血症相关问题
催乳素升高的原因:催乳素由腺垂体的催乳素细胞合成和分泌,垂体的催乳素细胞受催乳素抑制因子(常见的为多巴胺、γ-氨基丁酸)和催乳素释放因子(常见的有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血管活性肠肽、血管紧张素等)的调控,一般情况下催乳素抑制因子占主导地位,多巴胺作用于催乳素细胞表面的多巴胺D2受体,抑制催乳素的生成和分泌,所以催乳素一般是不高的,但是当发生以下情况,可以导致催乳素升高:
(1)生理性高催乳素血症:催乳素为应激激素,很多生理因素会影响催乳素水平,血清催乳素水平在不同的生理时期有所改变,甚至是每天每小时都会有所变化,如体力运动、进食、精神创伤、睡眠、性交以及各种生理现象如妊娠、哺乳、产褥期等,均可导致催乳素水平暂时性升高。
(2)药物性高催乳素血症:许多药物可引起催乳素升高,常见如下:①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如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灭吐灵等。②儿茶酚胺耗竭剂:如利血平、甲基多巴等抗高血压的药物。③雌激素及避孕药的服用。④麻醉药:如吗啡、美沙酮等。⑤抗胃酸药:如西咪替丁等。
(3)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
A通路受阻:下丘脑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不足或下达至垂体的通路受阻,常见于下丘脑或垂体柄病变如颅咽管瘤,神经胶质瘤,头颅外伤引起垂体柄切断等。
B垂体疾病
垂体肿瘤:垂体肿瘤中45%见于分泌催乳素的肿瘤,催乳素肿瘤时血催乳素非常高,催乳素值与肿瘤体积呈正相关。但是如果是无功能肿瘤,催乳素可能并不是很高,但肿瘤体积却比较大。
空泡蝶鞍症:发生率为5.5%~23.5%。
C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D慢性肾功能衰竭,此时催乳素排泄受到影响,从而催乳素升高。
E肝硬化或肝性脑病:因为雌激素,催乳素等激素要在肝脏中灭活,而肝病时,灭活作用减弱,所以催乳素升高。
F妇产科手术如人工流产、引产、子宫切除术、卵巢切除术等。
(4)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如果什么原因都没找到,那就叫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但有关研究显示,其实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有一部分也是存在非常小的微腺瘤,但是目前通过影像学还查不到这么小的微腺瘤。如果催乳素水平明显升高,而无临床症状的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患者中,部分可能是巨分子催乳素血症,这种巨分子催乳素有免疫活性而无生物活性。
二、排卵障碍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排卵障碍分为三型,这一分类法,自上世纪80年代后即得以应用,我将这一分类法延伸,但前提需要排除下生殖道性闭经、先天性无子宫、性发育异常、妊娠等疾病,排除这些问题后再来以孕激素试验、雌孕激素试验划分型别,根据不同型别使用不同方案来治疗,这样诊断与治疗则非常清晰明了。
Ⅰ型:内源性促性腺激素降低,雌激素水平极低,其中也包括FSH、LH正常,但雌激素很低,是中枢性闭经的特殊类型,此型孕激素试验阴性即无撤退性出血。
Ⅱ型:促性腺激素水平正常,有一定内源性雌激素,此型多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储备功能降低、体重异常、部分甲状腺、肾上腺功能异常等疾病导致的排卵障碍,此型孕激素试验阳性即撤退后有出血。
Ⅲ型: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下,此型孕激素试验阴性即无撤退性出血。
高催乳素血症应该划分到哪一型中呢?因为催乳素升高以后,会作用于下丘脑,影响GnRH的释放,直接作用于卵巢,抑制雌激素的生成,影响卵泡的发育,所以高催乳素血症对月经的影响由轻到重是黄体功能不足、稀发排卵、无排卵、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根据以上情况,高催乳素血症如果表现为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则划分为I型中,此时孕激素试验阴性即无撤退性出血。如果为稀发排卵或无排卵则划分为Ⅱ型中,此时孕激素试验阳性,撤退后有出血。我们也可以把高催乳素血症引起的月经紊乱划分为排卵障碍第IV型,因为高催乳素血症治疗时不需要雌激素,也不需要孕激素,是需要多巴胺激动剂治疗的。
三、分析病例
1、患者36岁,停经3个月,孕激素试验阴性,按照闭经的流程,接下来应该做雌孕激素试验,此患者未做。但结合患者催乳素升高,以往也无反复人流史,故暂不考虑子宫性闭经,目前考虑患者缺乏了生理剂量雌激素。
2、催乳素升高,核磁示垂体大腺瘤,故考虑为垂体大腺瘤导致高催乳素血症。因为高催乳素血症对月经的影响由轻到重是:①黄体功能不足;②稀发排卵、无排卵;③抑制性腺轴,使FSH、LH、E2均低,即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
3、垂体腺瘤中有45%是分泌催乳素的肿瘤,这类患者催乳素往往明显升高,而且肿瘤体积越大,催乳素越高。还有一部分为无功能及分泌其他功能的肿瘤,可出现瘤体与PRL不对等的情况。
4、在催乳素检测中,有一个“HOOK”现象或者叫“钩子效应”,即个别患者有典型的高催乳素血症临床表现,同时核磁证实为垂体腺瘤,而实验室测定值却比较低,需要用倍比稀释的方法重复测定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
5、此患者催乳素并没有显著升高,需要和化验室协商,血液稀释倍后再测定催乳素以排除测定系统的误差。
①复查后催乳素很高,考虑患者为分泌催乳素的垂体大腺瘤,一般对于高催乳素血症患者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
(1)药物治疗,多用溴隐亭。溴隐亭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以与垂体催乳素细胞上面的多巴胺受体相结合,从而抑制催乳素的释放。对于垂体微腺瘤使用溴隐亭,催乳素降至正常后,逐渐减量,当减量为半片,催乳素仍维持正常范围,则维持到2年,可以试停药观察。对于垂体大腺瘤来说则需要长期服用溴隐亭治疗。
(2)手术治疗:垂体微腺瘤术后60%~90%催乳素水平可达到正常,垂体大腺瘤术后50%催乳素水平可达到正常。
(3)放射治疗。
此患者首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治疗。
②复查催乳素未明显升高,考虑为无功能肿瘤可能性大(无功能肿瘤压迫垂体柄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建议到神经外科进一步诊治。
作者简介李艳
太原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内分泌科、青春期保健科、更老年保健科主任
欢迎各位医生在评论区踊跃留言!
中国妇产科网客服助手
1331128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