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有以下小偏执或者小怪癖的朋友,比如反复洗手、筷子朝着一个方向摆、坐在固定位置吃饭、洗澡时沐浴露一定要挤3下等……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调侃他们是强迫症。但毫不夸张地说,99%的人都不知道,强迫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前面说到的那些行为,如果持续时间并不长,没有让焦虑影响到生活,其实都不算真正的强迫症。真正的强迫症其实是一种精神性疾病,焦虑、抑郁、恐惧、狂躁等强迫观念和行为伴随其左右。不同于个人的小怪癖行为,重度患者常受病症的困扰,不受控制地重复同一动作,严重威胁了其正常生活。
强迫症目前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起效往往很慢,且疗效常常令人难以满意,据不完全统计,超过40%的强迫症患者对传统的治疗方法没有反应。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中,安全、有效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被证实可缓解多种精神疾病的症状,给强迫症患者带来了希望。
tDCS通过置于颅骨的电极产生微弱直流电(1~2mA),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皮质神经元的活动及兴奋性从而诱发脑功能变化。既往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的眶额-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网络功能存在异常。事实上,强迫症患者在大部分的脑区,包括眶额皮质(OFC)、前辅助运动区(pre-SMA)、扣带回、尾状核、丘脑、左右小脑等,均存在活动异常。其中一些活动异常在治疗后能成功恢复。因此,通过在这些异常脑区应用tDCS,调节潜在的异常脑网络,被证实是可以改善强迫症(OCD)症状的。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强迫症患者对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没有反应。为了评估tDCS对SSRI耐药强迫症患者使用的效果。Gowda等人在一项双盲、随机对照研究中[1],将经过SSRI的治疗之后,但仍有持续症状的25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配为真刺激(n=12)或假刺激(n=13)组,进行每天两次的tDCS治疗(2mA,每次20min,连续5天),阳极置于辅助运动前区(pre-SMA),阴极置于右眶上区。最后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评估。结果显示,与伪刺激(0/13)相比,真刺激(4/12)应答率明显更高,这提示tDCS可能是治疗对SSRI耐药强迫症的有效方法。
在年Bation等[2]进行的一项开放性研究中,8名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接受了10次tDCS治疗(一天两次,每次20min,两次刺激间隔三小时),2mA,阴极置于左侧眶额叶(OFC),阳极置于右侧小脑。并在刺激前和刺激后、治疗结束1个月后和3个月后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评估。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8名患者中有5名患者的Y-BOCS评分下降≥25%;有3名患者的Y-BOCS评分下降≥35%。随访3个月后,疗效维持良好。Y-BOCS评分变化最近,Bation等[3]又开展了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21名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n=10)和伪刺激组(n=11),进行总共10次,2mA(每天两次,每次20min,间隔3小时),阴极置于左侧眶额叶(OFC),阳极置于右侧小脑,在tDCS治疗前与治疗后用强迫症状量表(Y-BOCS)评估tDCS对症状的短期影响。结论显示在经过10次刺激之后,与伪刺激组相比,真刺激能显著降低强迫症的症状。tDCS电场分布(阴极置于左OFC,阳极置于右侧小脑)Palm等[4]报告了个案研究,一位31岁的男性病人,13年来一直患有难治性强迫症。研究者对该患者采用联合舍曲林和双侧前额叶tDCS刺激的治疗方案,阳极置于左侧DLPFC,阴极置于右侧DLPFC(2mA,每天两次,每次30min,10天)。在联合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用强迫症状量表(Y-BOCS)、贝克抑郁量表(BDI)、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21项评分(HAMD-21)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结果显示强迫症状减轻(-22%),抑郁症(-10%)和焦虑症状(-21%)也出现一定减轻。这说明舍曲林联合双侧前额叶tDCS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强迫和焦虑症状。tDCS治疗前后量表YBOCS、HAMD评分变化综上所述tDCS作为一种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对于强迫症状的改善效果值得肯定。考虑到tDCS良好的耐受性和易操作性,在药物或认知行为疗法(CBT)效果较差时,tDCS可以作为辅助的治疗方法。另外,未来研究还需要更大的样本量来确定tDCS在强迫症中的疗效,并探究有益效果的可持续性。往期推荐:经颅直流电刺激可以唤醒‘植物人’?是真的吗?
全身疼痛,何以解忧?唯有tDCS
tDCS在精神心理疾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1]GowdaSM,NarayanaswamyJC,HazariN,etal.Efficacyofpre-supplementarymotorareatranscranialdirectcurrentstimulationfortreatmentresistantobsess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