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现在女性不孕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相比于其他药物治疗方法,艾灸操作简单、经济、无痛苦、无副作用,还可在家自行施灸,不受条件限制。本文作者通过对42例艾灸治疗和40例药物治疗的统计结果分析,证明艾灸的疗效与药物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故艾灸方法值得推广。
___________________
排卵障碍可致月经失调,也是导致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临床经验表明,艾灸治疗妇科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因此,笔者于-年采用艾灸治疗排卵障碍性月经失调患者4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治排卵障碍患者82例,年龄20~36岁,平均27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1年,平均3.5年。其中功能性子宫出血6例,继发性闭经26例,月经稀少19例,多囊卵巢综合症13例,闭经泌乳综合症18例。中医辨证肾阳虚53例,肾阴虚7例,肝气郁结14例,痰湿内阻8例。随机分为艾灸组42例,中药组40例。
1.2诊断标准
(1)有继发性闭经或功能性子宫出血史及结婚2年以上未孕史(排除男方因素)。
(2)基础体温(BBT)连测3个月经周期为单相。
(3)经前1~2天宫颈粘液呈现羊齿植物叶状结晶。
(4)B超连续监测卵泡发育欠佳,无排卵。
(5)激素测定:经前测血孕酮水平低下。
具备前3条或仅有4或5者即可确定无排卵。如疑为多囊卵巢综合症或高泌乳素血症者,测血中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雌二醇(E2)、催乳素(PRL)水平以确诊。
2治疗方法
2.1艾灸组
取穴:主穴取关元、子宫、三阴交。配穴肾虚加肾俞,肝郁加肝俞,痰湿内阻加脾俞、丰隆。
操作:用艾条灸所选穴位,以局部温热为度,主穴每穴灸20分钟,配穴每穴灸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月经周期的第12~16天须每日灸1次。经期停灸。
2.2中药组
月经第7天开始服中药,每日1剂,经期停服。
(1)肾阳虚者温阳补肾,调补冲任。右归丸加减(熟地、附子、菟丝子、枸杞子、杜仲、鹿角胶、肉桂、山药、山萸肉、仙灵脾、紫石英等)。
(2)肾阴虚者滋肾养血益阴,左归丸加减(山萸肉、枸杞子、山药、茯苓、甘草、生地、金樱子、女贞子、桑寄生)。
(3)肝气郁结者给予舒肝解郁,行气养血,开郁种玉汤加减(当归、香附、白术、云苓、丹皮、郁金、女贞子、仙灵脾)。
(4)痰湿内阻者治以健脾祛湿化痰,苍附导痰丸加减(苍术、香附、云苓、胆南星、橘红、积壳、甘草、白术、艾叶、熟地、当归、川芎)。
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观察3个月后评定疗效。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月经来潮正常3个月经周期以上或怀孕;BBT双相;B超示有正常卵泡发育并排卵或月经前1~2天宫颈粘液出现椭圆小体,经前测血孕酮在正常水平。
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BBT仍单相,宫颈粘液无变化,B超监测无成熟卵泡发育及排卵,经前测血孕酮仍低水平。
3.2结果
(1)疗效:艾灸组42例,有效31例,其中12例已怀孕,无效11例,有效率73.8%。中药组40例,有效30例,无效10例,有效率75.0%。两组有效率相比,其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
(2)基础体温曲线的变化:所有患者治疗前BBT均为单相。治疗后艾灸组BBB双相者31例,单相者11例。中药组40例,治疗后BBT双相者30例,单相者10例。
(3)B超的变化:利用B超监测排卵、目前已公认是一种无损伤又可靠的手段。笔者对艾灸组中30例患者治疗后于月经周期第8~10天开始,隔日做B超1次,监测卵泡发育情况。结果有成熟卵泡发育,并见卵泡消失14例;后穹窿探及低回声区显示卵泡已排出9例,卵泡最大31mm*28mm,最小21mm*22mm,平均24mm*23mm;有成熟卵泡发育未见排出2例;无成熟卵泡发育5例、卵泡平均11.5mm*12mm。
4讨论
中药促排卵作用已被医家所肯定。本资料采用艾灸方法促排卵达到了几乎与中药相同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证实艾灸促排卵调月经有较好的效果。但艾灸较之中药有许多优势,其方法操作简单、经济、无痛苦、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在医生指导下。患者还可在家自行施灸,不受条件限制。
本文摘自《中国针灸》年第12期,作医院。
点击页面最底部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可查看《灸后饮食、起居和情志的调护》
阅读更多:回复“好文目录”,把近期18篇最受欢迎的文章发给您。
=========联系我们=========
欢迎通过邮箱、客户端联系我们。回复“投稿”,把“投稿指南”发给您。如您是学生,回复“英雄帖”,把最新的活动详情发给您。
邮件发送至:zhongyisiwei
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