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月经的建立和维持有赖于: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激素调节;
●子宫内膜对性激素的周期性反应;
●下生殖道的通畅性;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导致闭经。
◇原发性闭经:
·超过16岁——女性第二性征已发育仍无月经来潮者;
·超过14岁——尚无女性第二性征发育者;
◇继发性闭经:
以往曾建立正常月经,但以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者,或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
——发病原因以下丘脑最常见。
◆原发性闭经常见原因——遗传学原因或先天发育缺陷。
一、第二性征存在的原发性闭经
1.米勒管发育不全综合征(MRKH综合征)——始基子宫、无子宫、无阴道
2.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为男性假两性畸形
3.对抗性卵巢综合征——又称卵巢不敏感综合征
4.生殖道闭锁
5.真两性畸形
二、第二性征缺乏的原发性闭经
1.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
——下丘脑、垂体促性腺激素不足。如: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
——嗅觉缺失综合征
2.高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
——特纳综合征(Turnerˊssyndrome)
——46,XX单纯性性腺发育不全
——46,XY单纯性性腺发育不全(Swyer综合征)◆继发性闭经常见原因:
1.下丘脑性闭经
2.垂体性闭经
3.卵巢性闭经
4.子宫性闭经
1.下丘脑性闭经(GnRH↓):
——最常见,功能性原因为主。
如:
①精神应激性——阿片肽增加
②体重下降和神经性厌食
③运动性闭经——体脂减少
④药物性闭经
⑤颅咽管瘤
2.垂体性闭经(FSH/LH低下)
●Sheehan综合征;
●垂体肿瘤:
●闭经泌乳综合征。
3.卵巢性闭经:
●卵巢早衰(POF)
●卵巢功能性肿瘤
●多囊卵巢综合征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0I)——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
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闭经、月经稀发或频发)、促性腺激素升高(FSH25IU/L)、雌激素缺乏。
4.子宫性闭经:
●子宫内膜损伤
●Asherman综合征
●子宫切除
Asherman综合征——为子宫性闭经最常见原因。
多因人工流产刮宫过度或产后、流产后出血刮宫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宫腔粘连而闭经。
5.其他原因导致的闭经: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肾上腺皮质亢进或肿瘤。
一、功能试验
二、激素测定
三、影像学检查
四、宫腔镜、腹腔镜检查
五、其它
第一步:孕激素试验:阳性→Ⅰ度闭经;
阴性→雌、孕激素序贯试验
第二步:雌、孕激素序贯试验:阴性→子宫性闭经;
阳性→Ⅱ度闭经;
第三步:FSH、LH水平测定:升高→卵巢性闭经;
不升高→垂体兴奋试验;
第四步:垂体兴奋试验:阴性(LH不增高)→垂体性闭经;
阳性(LH增高)→下丘脑性闭经。对因治疗。
(一)全身治疗:
应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提高机体体质,供给足够的营养,保持标准体重。
若闭经受应激或精神因素影响,则应进行耐心的心理治疗,消除精神紧张和焦虑。
过度减肥引起体重急剧下降和营养缺乏会导致闭经。
(二)病因治疗:
①内膜结核:要给抗结核治疗、加强营养、充分休息,月经量稀少者可同时给雌、孕激素序贯疗法,使残存的内膜生长。
②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者:给性激素序贯替代治疗。
③高催乳素闭经溢乳综合征:给溴隐亭治疗。
④刮宫或人流术后宫腔粘连所致闭经:分离粘连术。
⑤卵巢或垂体肿瘤应酌情手术治疗。
(三)性激素补充治疗:
1.目的:
①维持女性身体及生殖健康,包括心血管系统、骨骼及骨代谢、神经系统等;
②促进和维持第二性征和月经。
2.治疗方案:
①雌激素补充治疗——适用于无子宫者。
②雌、孕激素人工周期疗法——适用于有子宫者。
③孕激素疗法——适用于体内有一定水平内源性雌激素的Ⅰ度闭经患者。可于月经后半程口服醋酸甲羟孕酮6~10mg/d。
(四)诱发排卵:
1.适应证:
——卵巢仍有功能并且要求生育者。
2.促排卵药物:
(1)枸橼酸氯米芬(CC)——促泡长!首选
(2)尿促性素(hMG)——促泡长!
(3)绒促性素(hCG)——促泡排!
(1)枸橼酸氯米芬(CC)——促泡长!首选
①适应证:适用于体内有一定水平雌激素的无排卵患者。
②机制:阻断内源性雌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抑制。
③方法:于出血第5日起,每日50~mg,连续5日。
一般连用3个月,不宜长期应用。
④注意:若内源性雌激素不足,可配伍少量雌激素。
不良反应:黄体功能不足、对宫颈黏液的抗雌激素影响、
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LUFS)、卵质量欠佳。
(2)促性腺激素
①适用于:适用于低促性腺激素闭经及氯米芬促排卵失败者。
②制剂:
③方案:常用hMG或FSH和hCG联合用药促排卵。
于撤药性出血第3~5日开始。
hMG或FSH每日剂量75~U。
卵巢无反应,每隔7~14日增加半支(37.5IU),直到B超下见优势卵泡,最大IU/d。
待优势卵泡达成熟标准时,再使用hCG~U促排卵。
注射后2日内性交。
④并发症:
多胎妊娠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
OHSS——多个卵泡发育、雌激素水平过高、颗粒细胞黄素化,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变化。
OHSS主要病理改变:全身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液中水分进入体腔。
OHSS临床表现:腹、胸腔积液;
血液浓缩、血栓形成;
严重者可死亡。
OHSS治疗: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容)为主,
防止血栓形成为辅。
注意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五)高催乳激素血症伴垂体肿瘤治疗
①本病特点:
1.催乳激素升高
2.促性腺激素明显降低
3.雌激素明显降低
②用药:
抗催乳激素类药物,以溴隐亭为主。
③溴隐亭机理: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刺激催乳素抑制因子,抑制催乳激素合成与分泌。
并能抑制垂体肿瘤的生长。
④服药方法:
单纯高PRL血症患者——每日2.5~5mg,一般在服药的第5~6周能使月经恢复。
垂体催乳素瘤患者——每日5~7.5mg,敏感者在服药3个月后肿瘤明显缩小,较少采用手术。
⑤注意:用药期间监测血催乳激素浓度,以决定药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sbc.com/yfxbjys/18809.html